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3 10/23 17:42:11
来源:新华网

江西赣州:宣传推广带动红色资源“火”起来

字体:

  新华网南昌10月23日电(王凯丰)“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近日,在赣州市于都县举行的一场红色精神宣讲活动现场,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成员身着红军服装,深情演绎《长征组歌》,现场掌声不断,反响热烈。

  据了解,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100多名成员来自于都县各行各业。近年来,长征源合唱团沿着长征线路,在广东、广西、贵州、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巡演,将来自革命老区的好声音在全国各地唱响。

  合唱团大多数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红军后代。近年来,于都县充分发挥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宣讲团红色文化的传播作用,以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为主宣传阵地,并沿着长征沿线城市等地宣传长征精神,进行公益演出600余场。

  宣传推广带动红色资源“火”起来。近年来,赣州市遴选了一批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的退役军人组建“老兵宣讲团”,宣讲团以老兵亲身经历和革命故事为主线,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效贯通,宣讲党的新理论。

  为推进“赣南红”老兵宣讲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走深走实,今年5月份,赣州市还举行了“赣南红”老兵宣讲团主题宣讲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市6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投身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热心志愿服务、担当岗位能手等声情并茂地进行宣讲,以亲身经历彰显退役军人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的精神风貌。

  宣传推广走出去,红色研学引进来。近年来,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赣州市大力发展红色研学,出台《赣州市引客入赣奖励办法(试行)》,单列章节明确红培研学奖励条件和标准,各地陆续开发出各类红色名村研学,通过引导拓展队员沉浸式打卡红色革命遗址,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激励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兴国县在红色培训方面立足自身优势,依托将军园、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江西军区旧址等红色场馆,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开发了包括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共计40余门课程,创新了“四个一”(当一日红军、走一段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上一堂红军课)的红培模式。

  除了吸引本地研学团队外,外省不少团队也慕名而来。今年7月,广东红培教育考察团一行来到信丰县油山镇开展精品路线精品课程、红培基地运营情况考察、踩点,对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绿色生态和强劲的红培、研学发展给予了充分认可,并谋划组织广东有关单位和学校到油山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及党建、研学活动。中山大学师生一行来到信丰县油山镇上乐、下坪,铁石口镇上塘村开展红色研培调研。深圳东方阳光教育机构研学考察团来到兴国县将军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红兴谷研学营地等参观考察……

  得益于研学产业的飞速发展,赣州市红培阵地不断壮大,建成国家、省、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个。兴国官田中央兵工厂等4个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被列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试点。全市成功创建6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和13所特色国防教育学校,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达13所,3部作品入选第三届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论坛暨“红色走读”优秀作品“十佳案例”。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展演,在线观看人次590.25万;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在于都首演,30余家主流媒体密集关注报道,浏览量突破1000万;《长征组歌》经过重装复排回归原创故乡,现已演出15场,12000余人观看演出……除了宣传推广和红色研学外,赣州市还积极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大力扶持文艺创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同时,赣州还持续深化“苏区精神”研究和“长征精神”研究,借助全国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发挥市县党史部门、社会研究机构作用,着力研究和发掘赣南红色文化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完)

【纠错】 【责任编辑:王凯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