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公溪镇武家村一派“橘香四溢”的“丰”景,又大又圆的沃柑压弯了枝头。在武家村跃陆果业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温室大棚已投入使用。大棚内,一颗颗色泽金黄、圆润饱满的沃柑缀满枝头,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采摘。几日后,武家村产的“红美人”沃柑将进入北上广高档超市,进入市民的口中。跃陆果业基地负责人薛宽文表示,这个果业基地每年为村集体、村民带来十几万元的收益。
“在强村富民中,我们坚持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集聚政策信息、农村资源和农业优势条件,用好用活‘党建+’模式,发展农村强村富民产业,走出一条村集体、村民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乐安县委组织部部委委员骆昆泉说道。
这仅仅是乐安县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强村富民的一个缩影。
支部引领 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跃陆果业基地产出的沃柑能够“走进”了大城市的高档超市,得益于公溪镇武家村“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该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策服务,坚持培养、带头、引进、联结“多条腿走路”,引进实力企业跃陆果业有限公司落户,出资500万元成立“跃陆果业种养合作社”,向农户流转荒山300余亩,将闲置荒山、荒坡改造成沃柑高标准示范种植基地。为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余元,村民务工每年增收3万元。
和武家村发展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谷岗乡的“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谷岗乡由通过乡党委主导,村党支部落实,立足产业特色优势,引进拥有多年种植菊花经验的花仙谷种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菊花产业1500亩,该乡党委向上级部门申请40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菊花产业基地基础设施、电商平台升级改造、菊花烘烤房建设,形成了“栽、管、收、加工、销售”产业配套效应,菊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让2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可为全乡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村民务工增收7000元。
“通过这种模式,村集体入股增加了收入,村民既有土地流转租金、分红,还可以到种植基地打工挣钱,也可以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自主发展菊花产业,实现了多方共赢。”谷岗乡党委委员黄凯说,“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腰包’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特色引路 领着农民奔上致富路
眼下,山砀镇48个双孢菇大棚内,一朵朵鲜嫩雪白的双孢菇生机勃勃,在经历过三次发酵、营养丰富的基料滋养下,茁壮成长,宛如冬天的精灵,格外喜人。工人们往来穿梭,忙着采收外运。山砀镇山砀村党支部书记康保辉看着这一幕开心地说:“去年我们村种植双孢菇产生经济效益250万元,除此之外,我们村还种植了羊肚菌320亩,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600万元……我们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明年,山砀村特色种植产业还将辐射拓展到周边村庄,形成规模化种植,建立种植、冷藏、初加工和销售一体化产业链,从而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前些年我在福建务工,看到家里建起了景区,便产生回乡创业的想法,现在每到节假日,我店里生意十分火爆,收入还比在外务工高咧。”招携镇青里村返乡创业青年曾小帮开心地说道。同时,青里村还利用靠近九瀑峡景区地理优势,鼓励村民利用空余民房改造成民宿和农家乐,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同时,村办公司入股景区参与经营,每年依靠景区分红可增收一大笔收入,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强村富民产业,不搞“一刀切”,村“两委”根据村情、民情,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商议确定发展路子,强村富民产业在乐安遍地开花。
人才支撑 配强班子选好带头人
“守着‘金土地’不能让农民再过穷日子。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关键在于找到点土成‘金’的人。”乐安县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认为。
近几年,乐安县持续推动村级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规划,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学历提升教育,进一步提升村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
同时,在选人用人上,优选愿意为群众服务、能够带群众致富的“能人”,从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选好村级带头人,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提升整体战斗力。把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对软弱涣散党组织逐一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从严从实推进整顿转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力、组织力和为民服务能力。(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