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6/13 09:03:45
来源:南昌日报

南昌红谷滩区藠头远销海内外

字体:

  原标题:南昌红谷滩区藠头远销海内外——

  小藠头让村民尝到致富“甜头”

  火热的六月,在红谷滩区流湖镇红岗村的藠头田里,当地村民在种植大户的组织下集体采收藠头,一派繁忙景象。

  3公里外,红谷滩区藠头丰收节暨产业交流推介会正在举行,来自广东等地的客商纷纷与当地农户、加工企业签订包销协议,现场好不热闹。

  流湖镇属半丘陵半滨湖地区,是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镇。当地土壤含沙量高,具备种植藠头的优良条件。当地引进种植的“生米藠头”是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有色白、层多、肉脆等特点,因其具有杀菌、健胃、消食、除腻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6月12日,南昌天气并不热,但是村民黎国水依然忙得满头大汗。“今年,我们的藠头迎来了大丰收,平均亩产5000公斤,我承包了400亩地种植藠头,广东、福建等地好多客商都要和我们签约合作,加工的藠头产品除了沿海地区,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黎国水擦了擦汗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黎国水是江西黎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21年,经流湖镇政府协调,该公司投资600万元在流湖镇设立了藠头加工项目,并建设了流湖镇藠头产业基地,目前已引进先进生产检测设备,打造了完善的技术和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用于加工生鲜藠头。“每年除了我自己种植的藠头,公司还会按照市场价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藠头,这给种植农户吃上了‘定心丸’。”黎国水告诉记者,目前,流湖镇藠头种植规模达3000多亩,通过合同订单、合作种植等方式已带动1015户农户走上藠头产业致富路。

  村民邓水保便是受益人之一。邓水保承包了200余亩土地种植藠头,是流湖镇的藠头种植大户。“藠头种植投入成本低、产量高,最主要是不用愁销路,种出来公司就能收购。今年采收后,我准备再种一轮其他作物,增加收入,现在日子是越过越有味。”邓水保说,去年种植的200余亩藠头已全部长成,亩产可达5000斤,每亩利润在15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村里之前存在许多未开垦的荒地,为了更好地发展藠头产业,我们将这些荒地统一开垦承包,让村民在种植粮食作物之余还可以有一份来自藠头的额外收入。而且村民种植的藠头全部由公司收购,也不用担心销路。”在流湖镇党委副书记陈小武看来,“农户+公司”的藠头种植模式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接近中午时分,在黎国水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藠头加工厂。乍一看,藠头看起来有点像没长大的小蒜头,但是其口感和吃法却大有不同,藠头酸甜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清洗车间,工人们将收采来的藠头进行初洗,初洗后的藠头将放入腌制池内进行腌制。在盐渍车间里,一个个装满了藠头的大桶正不断地注入盐水,让藠头进行发酵……经过十几道的加工工序,才能进行包装、销售。

  “采收、清洗、腌渍、切割……藠头加工的许多步骤都需要人工操作,我们会优先招聘当地村民,每年能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人均一年可以增加2万元以上收入。”据黎国水介绍,每年6月藠头采收结束后,村民还可以在土地里种植水稻。“藠头的茎秆部分可以作为肥料还田,通过‘水稻+藠头’的轮作模式,既不影响粮食主产区的水稻种植,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型耕作模式。”

  政府搭台,农户唱戏。“我们举办红谷滩区藠头丰收节暨产业交流推介会,邀请了广东等外地客商参加,客商与农户面对面交谈,深入加工企业了解情况,对我们的产品更有信心了,纷纷与农户、加工企业签订了包销协议,让藠头就地销售变成了远销海内外。同时,也坚定了种植户、加工户的信心,保障了藠头产量。”红谷滩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熊承满表示。

  目前,红谷滩区藠头种植面积达6150亩,加工产值为78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红谷滩区还与南昌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和南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助推藠头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品牌。下一步红谷滩区将全面提升藠头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带动农业结构优化,提高综合效益,赋能乡村振兴。(黄欢)

【纠错】 【责任编辑: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