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6/13 09:03:44
来源:江西日报

为“夕阳红”定向培养“朝阳人才”

字体:

  原标题:吉安扎实推动“一老一小”事业发展——

  为“夕阳红”定向培养“朝阳人才”

  “老人家,慢慢躺下,我给你肩膀扎针,小腿拔罐。做完这次治疗,要是感觉哪里不舒服还可以过来治疗。”近日,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璋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健康服务中心,热敏灸散发淡淡的艾草香,几名老人躺在床上,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再过一个多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养老服务人才班的毕业生们,将到该市各养老机构就业,这是全省首批“政校联合”定向委托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

  近年来,吉安市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创新思路,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扎实推动“一老一小”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入选全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城市。

  幸福院里新生活

  璋塘村是典型的老龄化村庄,全村224户987人,60岁以上老人有180余人,留守儿童20余人。2023年,随着璋塘村小学撤并,校舍处于闲置状态。今年4月,该村将校舍改造成“一老一小幸福院”,为老人和孩子提供全新的用餐和活动场所。

  走进璋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餐厅、温馨的休息室、整洁的厨房,以及棋牌室、图书室等。在该院二楼,还有村里专门利用社会资源打造的健康服务中心,主要提供热敏灸、按摩等特色理疗服务。

  “每天乡里的医生会来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服务。”璋塘村党支部书记梁针礼告诉记者,为了保障“一老一小幸福院”可持续发展,健康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一次治疗收费20元。同时,他们把一楼部分场地对外出租,加上村集体产业收入托底,基本能维持幸福院的运营。

  与璋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同时打造的,还有吉水县醪桥镇东源村“一老一小幸福院”。5月14日傍晚,记者来到该院,只见参天的百年樟树下,老人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玩游戏,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拼积木,其乐融融。

  今年,吉水县将充分利用闲置的场所,结合各村需求,打造18个“一老一小幸福院”。“我们根据每个村的人口、经济发展、服务需求和场所特点,按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标准,把‘一老一小幸福院’打造成集养老服务、儿童关爱、文化娱乐、移风易俗等为一体的为民服务综合平台。同时,选好专职或兼职服务人员开展各类活动,发动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推动‘一老一小幸福院’常态健康运营。”吉水县民政局局长曾琦表示。

  定向培养新人才

  今年1月,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

  在吉安,一支“科班”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这正是得益于当地探索“政校联合”新路径,以委托定向培养破解“人才招不来”的难题。

  记者来到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时,2021级护理专业的38名学生正在进行实践操作。听诊、擦拭鼻腔、接入导管、注入营养液……学生分成几组对人体模型进行鼻试训练,模拟为失能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学这个专业非常有前景。通过近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养老服务专业技能。”学生黄雅欣说。

  据了解,吉安市民政局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养老服务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康养培训基地,这是我省第一批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副院长曾峤介绍,他们从2021年开始与吉安市民政局合作,陆续招收了283名学生。今年6月,首届100多名学生即将毕业,奔赴全市各个养老机构工作。

  “定向生除了可同等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普惠政策,还可享受每学年5000元的定向补助。启动定向培养以来,吉安共发放补助资金286万元。”吉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定向生完成学业后,根据定向就业协议和工作需要,由县级民政部门招聘到公办养老机构或推荐到较大的民办养老机构工作,形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体系,夯实“一老一小”服务基础。(记者 陈 璋)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