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6/17 08:49:19
来源:江西日报

江西扩大补充工伤保险试点范围

字体:

  原标题:江西扩大补充工伤保险试点范围——

  让更多劳动者心中有“底”

  6月5日,在南昌市新建区就业之家,工作人员指导灵活就业人员在手机上办理补充工伤保险。

  打开微信小程序“南昌社保卡”,进入“补充工伤保险”板块,选择“新参保”,填写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段、工作内容……日前,灵活就业人员陈英在手机上完成了补充工伤保险参保登记。“我是做餐饮配送服务的,上班期间免不了磕磕碰碰,之前无法参加工伤保险,现在政府出台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心里终于有底了。”他高兴地说。

  陈英的底气,得益于今年以来我省扩大补充工伤保险试点范围。在试点地区内,突破性地将未纳入《工伤保险条例》覆盖范围的特定人员纳入补充工伤保障范畴,切实让更多劳动者伤有所助、劳有所护。

  在我省,像陈英一样的灵活就业人员有400余万人。一直以来,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工作中出现伤亡,个人与家庭很容易遭受巨大冲击。

  记者了解到,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灵活就业人员有一定的不匹配性。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程勇解释,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因工作时间、内容、地点等不稳定,用工主体难以确定,劳动关系模糊不清,因此缺少工伤保险的缴费主体。“同理,超龄劳动者、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也不属于正式劳动关系。而村民委员会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干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也不是劳动关系。”程勇说,“条例将这些群体一直挡在参保门外,但他们背后是千家万户的利益诉求,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制度性‘出口’。”

  2022年5月,我省在赣州市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除了为已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补充提高工伤保险待遇外,还首次将超龄劳动者、实习生(见习人员)、村(社区)两委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畴。截至目前,赣州市参加补充工伤保险人数106.3万人,基本实现了应参保人群全覆盖。

  为巩固扩大补充工伤保险试点成效,今年,我省增加南昌、吉安、抚州3个设区市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并将试点人群范围扩大到网络出行、外卖、同城货运和家政服务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

  今年3月,南昌市正式实施《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办法(试行)》,并在全国率先开发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补充工伤保险信息平台,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联通税务征缴系统的平台,可实现参保人员“掌上通办”。

  程勇表示,作为政府主导的政策性保险,补充工伤保险是对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给予更充分更全面保障的制度体系,是现有工伤保险制度的拓展和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超龄、新业态、灵活就业等劳动者工伤保障制度缺失的问题,实现‘同工同保,同命同价’。”他说。

  那么,灵活就业人员如何认定职业伤害,界定工作时间、场所、上下班途中等情形呢?“我们要求灵活就业者在参保时登记工作时间、地点、内容等,他们也可根据工作情况随时变更信息。”程勇说,“此外我们还购买了第三方服务,利用保险机构专业优势,在伤害认定、待遇支付、管理服务过程中为我们提供支持,提升服务效率。”

  今年3月,龙南市社保中心将该市“饿了么”平台代理商——赣州市桓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参保人员信息录入社保系统,完成了国内首单由政府主导的新业态补充工伤保险,首批12名外卖小哥被纳入补充工伤保险范畴。截至5月底,南昌市共有4830名超龄劳动者参加了补充工伤保险。6月,南昌县20个乡镇(街道办、管委会、管理处)实现村(社区)两委人员补充工伤保险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被拉入工伤保险“大群”。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试点经验,条件成熟时,研究出台全省统一的补充工伤保险办法。”程勇表示,“将更多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障网,也是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保制度兜底能力的应有之义。”(记者 侯艺松)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