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6/18 08:56:45
来源:江西日报

江西抚州:将散落的民间文艺“珍珠”连珠成串

字体:

  原标题:将散落的民间文艺“珍珠”连珠成串——看抚州如何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发展上持续发力

  抚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徐建元的临川篾编作品《清明上河图》被中国国家版本馆收藏;临川白浒窑非遗传承人张志刚的白浒窑作品《相府家宴》入围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评……近年来,抚州以被列为全国首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城市为契机,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发展上持续发力,坚持保护传承两手抓,创新转化双驱动,成果丰硕。

  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抚州怎样做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如何拓宽提升当地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给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新变化?日前,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文化底蕴显出来

  将散落在万家灯火里的民间文艺“珍珠”连珠成串,是抚州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的第一步。

  为摸清民间文艺“家底”,2023年6月至10月,抚州开展了首次民间文艺资源普查,确认了木雕、剪纸、戏曲、傩舞等民间文艺技艺10大类别205项。以此为契机,加强了与民间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群体的联系,推进民间文艺作品版权登记工作。目前,全市已有近2万件民间文艺作品完成了民间文艺版权登记,明确了著作人权益,从而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抚州坚持制度先行,出台《抚州市民间文艺版权纠纷行政调解流程》等一批办法、制度。先后挂牌成立抚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木雕、剪纸、篾编等8个专业委员会,以及抚州市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中心,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试点工作格局,让民间文艺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匠心独运的临川金银錾刻、推陈出新的南丰傩面具雕刻、巧夺天工的各式古琴……走进位于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抚州市民间文艺版权博览馆,琳琅满目的民间文艺作品映入眼帘。

  “博览馆分青花斗彩、余音绕梁、锦绣梨园等板块,征集全市156名民间文艺工作者的1262件展品,涵盖50余种文艺技艺品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抚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周文平告诉记者,抚州市打造的博览馆,不仅是全市民间文艺的“百科全书”,更是集版权登记、作品维权、创作展示、教育传承、研究交流、拍卖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民间文艺工作平台。

  文化名片亮起来

  摸清了文化“家底”,拓宽提升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便成为抚州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

  为不断提升民间文艺家的版权保护意识、激发创作热情,抚州先后以版权保护与促进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评选活动,并在活动中将持有版权作品数量纳入评分标准。

  在2023年“山花璀璨·版权添彩”抚州市民间文艺版权作品创作成果展览评比中,该市200余件原创民间文艺作品参赛,民间文艺家创作热情被充分激活。抚州连续两年举办“民间工艺名人”“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评选出80余名德艺双馨的民间艺人,目前全市民协会员总数已超400人。

  去年,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3国际版权论坛上,抚州8家民间文艺工艺相关企业、工作室和40余名民间文艺家选送的300余件作品引起了多方关注,进一步提升了抚州的文化影响力。

  随着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抚州民间文艺作品不仅在国内文化交流活动中绽放光彩,更迈向了世界舞台。2023年,张志刚带着300件(组)完成民间版权登记的白浒窑作品,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中菲陶瓷展览交流活动,用陶瓷语言生动讲述“一带一路”中的抚州故事。

  文化产业旺起来

  第二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抚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封益华制作的落霞式古琴以7.6万元的价格售出;南丰县20多家傩面具雕刻企业和工作室打造的雕刻工艺品,在荷兰、希腊、美国等30多个国家畅销,年营收超5000万元……随着抚州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的深入,当地民间文化底蕴不断被挖掘、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民间文艺作品变产品、产品变产业的经济链条也逐渐形成。

  在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抚州打造了3个民间文艺展示的集中连片区,发挥民间文艺集群效应,提升民间文艺活化利用水平。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抚州陶瓷产业、南丰傩面具产业、抚州木雕产业、黎川油画产业、临川灯芯草产业、东乡铸造产业等特色民间文艺产业。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抚州还建设了民间文艺网上交易中心,打造了“抚州民间文艺网上集市”,让完成民间文艺版权登记的民间文艺作品通过网上集市销往全国各地。目前,该平台正在销售的商品有百余种,累计成交额超110万元。(记者 徐立鸣)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