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6/19 09:06:15
来源:新华社

细如发丝的玻璃纤维何以“点石成金”?

字体:

  新华社南昌6月18日电(记者范帆)走进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自动拉丝机有条不紊运转。这里生产出来的玻璃纤维直径仅有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虽然细如发丝,但玻璃纤维的强度却非常大,一束手指粗的玻璃纤维,几个成年人相向对拉都很难拉断。”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忠介绍,对于工业产品而言,玻璃纤维就像水泥里的钢筋,添加后可以使材料更加牢固。正是得益于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玻璃纤维也成为交通运输、电子电器、节能环保等行业的核心材料,广泛用于海上钻井平台、大型风机叶片、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

这是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作为玻璃纤维行业的龙头企业,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于2002年落户江西九江经开区。2023年,公司投资40亿元的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

  “从平平无奇的矿石原料到一束束纤细的玻璃纤维,是一个借助科技‘点石成金’的过程。”杨伟忠说,玻璃纤维一般以石英砂、石灰石等天然矿石为原料,再按照一定配方,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等工艺制成,从而形成高附加值的成品。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运用高精尖智能装备和控制系统,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发展。

  走进智能制造基地的数据分析中心,一块大大的显示屏上,环境指标、工况分析、能源效率等生产数据一目了然,数据图表实时更新,能对生产线的工艺、质量、能耗、效率等生产指标进行全流程监控。操作台上并排放着数十台电脑,只需一名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操控。

  这是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的数据分析中心。 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杨伟忠介绍,近年来公司不断对生产线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先后实现控制装备智能传感、装配装备智能检测、仓储装备智能物流等应用改造提升,过去35万吨产能需要1200个工人,现在只要950人就能实现40万吨产能,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公司不断突破关键工艺技术瓶颈,通过使用新矿物原料替代过去的玻璃原料,不仅提升了玻璃纤维的强度,还大幅削减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污染物,产品受到客户青睐。

  与此同时,绿色转型也使公司的低碳发展成色越来越足。“为实现节能降耗,公司年均投入专项技改费用达2000万元以上。”公司设备环保部经理梅冰说,依托创新技术应用,公司生产线较过去相比,全年节电量可达近2000万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