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4 08/29 17:14:35
来源:乐安县委宣传部

江西乐安:强基固本 深挖潜能 推动传统村落旧貌换新颜

字体:

  沿着赣江支流乌江而行,一座始建于五代南唐、兴盛于明清的古村——流坑古村映入眼帘。有着“千古第一村”美名的流坑有着各类明清古建筑及遗址260余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流坑古村为推动全域发展,业态更新、景观翻新提供了发展新思路。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按下古村“美颜键”

  从曾经的脏乱差现象严重,古宅古建缺少保护。到如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规划好的商业街、灯光秀、沉浸式表演等吸引大量外地游客。短短二十余年,流坑古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流坑古村的华美“蝶变”是乐安县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的生动体现,该村依旧保持着传统的“七竖一横”大巷道框架,采用原生态、低碳环保的传统技艺对明嘉靖、万历年间遗留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加固、修旧如旧,加以灯光彩带作为点缀,开启了流光溢彩的夜景模式,并通过景观翻新、业态更新,让千年古村焕发新“光”彩。

  流坑古村的成功打造进一步坚定了乐安县做好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信心与决心,坚持把做好规划设计摆在传统村落保护的突出位置,按照“延续历史文脉、保护村庄肌理、守住乡土特色”的思路,从全县18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中精心选择形成时间较长、古村规模较大、古建筑保存较好、传承价值较高的湖坪村、前团村进行重点打造,让历史文化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让传统村落既“留得住”又“活得好”。

  构建机制 汇聚力量 重建古村“新秩序”

  “以前村里的老房子没人管、没人问,有些房子年久失修、有些失火被毁,看着怪可惜的。现在有了‘巷长’,他们经常会走一走,看一看,漏水的房屋有人修补,地上的垃圾有人收拾,我们村的董桂连就干得不错。”谈及“巷长制”流坑村村民董陋女说。

  乐安县充分吸收流坑村“巷长制”和湖坪村“三老理事会”成功做法,总结提炼出“一区两包三员”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在全县18个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全面推广。即:划定一片“党员责任区”,推行“党员包巷”“党员包户”责任制,每名党员负责分片挂点20—50户群众,同步发挥党员古村保护“宣传员”、安全隐患“巡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作用。乐安县370余名党员参与其中,真正实现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传统村落保护的每个角落。

  此外,县里村规模较大、古建筑较多的传统村落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主的“三老”理事会,发挥他们“德高望重、熟悉村情、村民信赖”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古村保护、基层治理、公益活动中来。目前,乐安县已成立“三老”理事会5个,吸纳“三老”人员110余名,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动员民间力量维修的古建筑就多达20余处,投入金额高达150余万元。(刘年华)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