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10月29日电(王晓震)江西红色资源丰富,犹如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宜春作为原中央苏区与湘鄂赣苏区的一部分,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与英雄事迹。近年来,宜春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探寻革命历史,踏上了文旅融合发展“新征程”。
数字科技让历史会“说话”
游客正在参观铜鼓县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新华网发
隔空互动让旅游从指尖开始,AR技术让虚拟与现实“无缝连接”,幻影成像再现革命风云……位于宜春市铜鼓县的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采用巨石结构投影、幻影成像及AR、VR等多媒体技术,沉浸式再现了一系列真实故事及历史场景,打造出富有科技感、时尚感、史诗感、逼真感、共鸣感的红色文化纪念之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数字化是红色资源整合和活化利用的重要动力源,通过技术赋能,铜鼓县秋收起义纪念馆将零散的红色景点通过红色文化体验平台串联起来,开发VR线路地图、虚拟漫游、秋收起义体验等应用,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推动红色文化活动从“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
“小朋友在这里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们新中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亲身体验’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一位带孩子在铜鼓旅游的家长表示。
目前,铜鼓充分发挥研学产业现有的平台、资源优势,打好“红色研学牌”,构建红色、绿色、金色、蓝色四大板块十大主题的多彩研学课程,打造10条精品研学线路和3条特色红军线路。截至8月底,铜鼓县旅游人次同比增长21.8%。
协同联动打造精品线路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仙源纪念地。新华网发
“1933年4月,那时湘鄂赣苏区群众不顾危险给前方红军将士送来姜茶,虽是一碗普通的姜茶,却蕴含着浓浓情谊。”宜春市万载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刘鑫珂介绍,馆内还展示有中共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印章等70余件极具代表性的革命文物。
万载县仙源乡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素有“小莫斯科”之称,目前境内仍完整保存有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红旗报社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5处“国保”级旧址。
该地将全乡“国保”旧址和特色景点串点成线,联动湘赣边各大旅游景区,打造“五国宝、两场馆(历史展馆和村史馆)、一小道、一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新模式,融入“红色+绿色”“红色+彩色”“红色+古色”多彩参观路线,从吃、住、行多方面入手,打造“仙源人家”品牌,建设别具一格的“红色小镇”。
“近年来,仙源乡充分发挥‘红色名村’的带动作用,推动民宿、农家乐、土特产品和夏令营等业态发展。”仙源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邬俊表示,“得益于红色旅游的发展,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提升,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建设集旅游、住宿、研学、会议、餐饮与农副产品为一体的惠农经济产业运营中心,让旅客在仙源学得好,吃得好,也住得好。”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铜鼓县秋收起义纪念馆。新华网发
万载县仙源乡通过七村联建打造仙源特色红色旅游项目,每年根据各村投资比例进行分红,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宜丰县推动红色与绿色相结合,构建红色康体疗养度假区,发挥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叠加效应;铜鼓县以红色文化、客家民俗为载体,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和特色饮食……近年来,宜春市各区县立足本地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旅游新业态,综合效益逐渐显现。
修复一处故居,打造一个景点,带活一方经济。截至9月,宜春市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红色旅游综合收入与2023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3%和18.6%。
据介绍,接下来宜春市将进一步对全市范围内的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加强对重要革命遗址、纪念设施的保护与修缮,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深度融合,助力宜春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