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巧做整合力量、事项流程、共治共享、排忧纾困“加减乘除”法,激发基层治理的合力、效力、活力、动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整合力量做“加法”,凝聚基层治理合力。该县在基层治理力量上做“加”法。聚焦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推行新进社区工作者“导师帮带”制度,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力量基础。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组织功能,引导群团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的网格员队伍,在全县176个行政村设立322个网格,1778名基层党员干部实行分片包户,联系困难群众15450余户;引导100名“城市人才”和76名“特聘村主任”,民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多方力量入网进格,聚力赋能。招聘社区工作者45名,成立红色业委会66个,物业企业党支部5个,“三新”领域成立党组织75个,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事项流程做“减法”,提升基层治理效力。为“马”赋能,为“车”减负。该县在群众办事流程上做“减”法。聚焦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对履职事项、协助事项、回收事项逐条梳理分析,厘清部门与乡镇之间的权责关系,整治摘掉“滥挂牌”1300余块,推行“一表同享”工作改革,清理清退不合理借调人员,解散转移指尖上的工作群125个,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推行全县城市社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乡镇农村大区长、片区长、网格长)“三长”联动工作机制和“多网合一”网格工作模式,实现“人在网中走 事在格中办”。持续优化服务环境,少跑动、砍环节、减材料,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提高办事效率。搭建“1134”平台,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176个村委会设立便民服务站,在260个村组设立便民服务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共治共享做“乘法”,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该县在共建联动方式上做“乘”法。创新打造“巷长制”“书记下午茶”“逢四说事”“邻聚里”“法院+工会+人社+N”等服务载体,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由被动配合向主动治理转变,让“乡村大小事,群众商量办”成为现实。推行“城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共享、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推动基层治理“破圈融合”,发挥基层治理的“乘数”倍增效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综合网格治理等工作,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目前,该县建成暖“新”驿站、“司机之家”“骑手之家”24个,打造“15分钟小哥党群服务圈”。
排忧纾困做“除法”,增强基层治理动力。该县在为民排忧解难上做“除”法。破除思想麻痹,全面起底排查、梳理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确保矛盾纠纷早预测、早发现、早分析,创新建立“警调对接”和“党建+信访”多元解纷新机制,切实将苗头性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开发“乐事乐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系统,畅通民意诉求“快车道”。成立89个网格党支部、300个楼栋党小组,选聘“三长一员”2500余名,完善以社区党委、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四方联动”体系,集思广益,把难事在“家门口”解决,让群众“了事宽心”。围绕群众痛点堵点,压茬推进“书记领航项目”76个,切实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谭亮、丁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