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新”迈进 向“质”跃升
南昌高新区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20家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南昌高新区凭借亮眼表现跻身全国前20,其工业总产值排名第16位;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国前30,位列第26名。这也是江西省唯一上榜“综合评价前50名”的开发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南昌高新区多年来梯度培育企业、优化产业生态、强化产业链集群的系统性布局。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制造业创新驱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新”提“质”,打造一流产业生态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的先进工业CT检测实验室里,只需几分钟,通过X射线与AI算法成像,航空铸件的质量便可精准检测;瑶湖科学岛建设如火如荼,全省首家省实验室南昌实验室的综合楼提前50天封顶,成功引进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机构及67个项目团队,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77个,其中国家级21个……南昌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南昌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年营收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17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研发机构覆盖率已达82%,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增至60.7%。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南昌高新区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位于南昌高新区的南昌华安众辉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自主研发的“高冷不粘主动降温双极术用电刀”,成为行业创新的代表。据公司副总经理冯飞介绍,该产品镊尖直径仅0.2毫米,缩短到市场主流产品的三分之一,40倍放大后仍能精准闭合不错位。这类“隐形冠军”的崛起,得益于南昌高新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
去年一年,南昌高新区协助52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协助获得市级先进制造业政策奖补资金3906.8万元。截至目前,南昌高新区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南昌高新区园区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5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和45%,R&D投入强度已连续6年增长,达到5.62%,形成了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劲势能。
以链带群,释放“雁阵”效应
南昌易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LED芯片、封装应用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LED封装行业的龙头企业,易美光电一直是以技术优势拓展市场,现已开发出全光谱LED器件、高色域背光产品、可调色温COB产品、Mini/Micro-LED、车载背光模组等新产品。
“南昌完善的LED产业链和优质服务,是我们选择落户南昌高新区的关键。”南昌易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国喜表示,自2018年入驻以来,公司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于去年10月搬入新厂房,实现产线满产,并计划进一步集中集团资源,将更多研发和生产环节迁至南昌。
完善的产业链是吸引企业集聚的关键,也是推动产业链“雁阵效应”的重要基础。以LED产业为例,南昌高新区凭借完善的LED全产业链,吸引了兆驰半导体、中微公司、晶能光电、易美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成功将LED芯片产能推至全球首位,大功率LED光源产能位居全国第一。
LED产业链只是南昌高新区众多产业链之一。围绕省“1269”、市“8810”行动计划,南昌高新区制定了区“4610”行动计划,大力打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航空制造和医药健康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链集聚了华勤、龙旗等移动智能终端ODM龙头企业,以及传音、中兴等知名品牌手机企业,实现了90%以上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一级零部件区内配套。
南昌高新区始终把企业培育摆在发展首位,针对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痛点,为企业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的梯次培育格局,辖区经营主体数量已突破6.25万户。
去年1月至11月,南昌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966.2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进出口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出口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29%。(高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