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赋能社区治理 群众生活平安幸福
南昌全面完成2385个智能安防小区建设
刷脸进小区,无感通行方便快捷;高空抛物AI监控,实现高抛告警、事件跟踪;轻轻一点,重要信息及时通知到居民……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做好居民住宅小区的智能安防建设视作平安建设的根基,积极构建“党政主导、平安办统筹、公安规划、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持续抓实做优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应用、管理三个重要环节,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智治赋能 支撑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做法更是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
1.241亿元资金助推智能安防小区建设
在南昌高新区丹桂苑小区门前,居民蔡黎明正向着大门走去,“嘀”声一响,门随之而开。“之前手上拿着东西开门很不方便,自从小区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就方便多了。”蔡黎明说。
随着智慧社区项目的深入实施,南昌高新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全区各小区建设了6647个摄像头,以及356套各类物联设备,实现了小区监控设施全覆盖,小区的技防能力大幅提升。”南昌高新区智慧平安小区项目运营工程师熊逍介绍,目前,该区已建成110个智慧平安小区。
数字化时代,我市正在向数字化要城市“智”理能力。依托智能探头、门禁、道闸等设施,我市广布“神经元”、连成“感知网”,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支撑作用,持续深化拓展智能互联、敏捷感知、惠民利民的应用场景。
“我市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任务数约占全省五分之一,投入规模相对较大。”市财政局政法科科长罗怿恬介绍,我市创新采用了“县区主投、市里奖补”的建设模式,将项目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保障,确保资金不断链、项目不停摆。
三年建设期间,有关部门成立联合验收工作组,对新建成的智能安防小区逐一进行核验评估,根据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建设水平,给予相关县区60万元到180万元一次性奖补,以及每个小区10万元到60万元不等的奖补。近三年内,市财政共投入1.241亿元奖补资金用于助推完成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任务。
863个社区(村)已部署使用相关平台系统;944个小区加装智能门禁系统;887个小区消防通道、车辆停放区、楼栋口布设声光预警智能探头;176个小区布设高空抛物智能监测探头,守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我市着力推动将智能安防小区平台使用权限下沉,切实助力基层开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按照“一小区一策略”,我市通过在小区出入口、巷道口、单元口布设三层视频监控圈,接入重点人员数据库,实时抓拍比对分析,动态预警处理重点人员失管漏管风险,精准识别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特别是对962个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创新实施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通过减少敞开面、增设安防设施,增强对人员、车辆的管控能力,小区治安状况整体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2385个智能安防小区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智能安防小区运维投入纳入财政预算
智能道闸、高清探头、高空抛物摄像头……去年,青山湖区湖坊村锦湖花园实现了监控全覆盖,并接入公安大数据平台,让居民生活在小区里十分安心。
秉持智能安防小区不仅建得好、用得好、更要管得好的理念,我市全力保障项目合规建设、运行和使用。今年,青山湖区以资源整合为路径,打造“一网统管”综合应用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归集和整合城市数据,推动视频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
“平台汇聚辖区公安、综治、城管执法、应急、教育等部门视频点位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视频数据资源价值,提升各单位数据融合共享应用水平。”青山湖区政数局政务服务股股长张志民说,目前,该平台已接入上级公安天网视频、青山湖区智慧城管视频、政数局大厅视频4900余路,系统可提供76种算法,形成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城市治理闭环。
如何保障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全覆盖后带来的持续运维成本,写好智能安防小区建设的“后半篇文章”?
南昌县、红谷滩区、南昌高新区等县区,推动将智能安防小区运维投入纳入财政预算持续予以保障;西湖区制定出台《智能安防小区管理应用暂行规定》,明确有物业小区从物业费中支出保障,无物业小区由街道负责兜底保障;青云谱区试点委托统一的维保单位,协调维保单位与小区物业合作,利用小区公共区域创造的收益进行保障……我市各县区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物业等多元化资金保障筹措模式,努力实现智能安防小区项目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从“人过留影、车过留牌”的自动化访客管理,到未授权进社区人员的智能识别;从老人小孩出社区提醒,到走失人员轨迹查询与追踪,以及消防通道畅通性监测预警、本地黑名单人员布防等安防举措,成功将各类社区风险挡在门外。
如今,我市变治理为“智”理,小区安全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极大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邬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