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滩涂嬗变为一座现代化新城,南昌红谷滩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南昌市的核心城区,全省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并持续保持领先领跑姿态、彰显首府首区担当,努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今年江西省两会期间,红谷滩区委书记涂晓晖做客“新华全媒访谈”,与网友分享交流。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 构建具有红谷滩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主持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谷滩区是如何因地制宜,构建体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红谷滩区委书记涂晓晖做客“新华全媒访谈”。
涂晓晖:红谷滩区是南昌“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的核心区,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捷,商务楼宇众多,汇聚全省80%以上的法人金融机构和省级区域性总部,同时还是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举办地,数字经济企业众星云集,驻有南昌大学等11所高校、以及省“三馆”、赣剧院、保利大剧院等一批全省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为我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服务业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以来,红谷滩区聚焦全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全市深入落实省会引领战略,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提出全面推进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聚焦现代金融,持续夯实区域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地位,新引进长安期货江西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43家,总数突破1400家;聚焦数字经济,重点发展软件信息业、VR、人工智能等优势赛道,紧密跟踪对接链主企业及重大科研平台上下游生态伙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6000家,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59家,总营收突破100亿元,规上企业总数、企业增量、营收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其中7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VR50强企业”,位居全省第一;聚焦商务商贸,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统筹促消费及购房补贴资金超5000万元,开展“乐购红谷 悦享生活”等系列活动,带动消费超30亿元。成功举办烟花晚会、国际龙舟赛、千人横渡赣江、健步行等系列品牌活动,打造了红谷滩(万达)金街等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街区,进一步复苏商气、聚拢人气、点燃烟火气;聚焦会展业,充分发挥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平台作用,主动申办、引进一批规模大、质量高、成效好的全国大型品牌展会项目,2024年举办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等展会50场,参展人数超200万人次;聚焦建筑业,发挥头部企业作用,大力引进建筑业央国企全资子公司13家,建筑业总产值超1200亿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红谷滩区委书记涂晓晖做客“新华全媒访谈”。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7510”行动计划,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红谷滩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做强现代金融、建筑、会展、商务商贸等现有产业基础上,重点以南昌未来科学城为主战场,围绕“2+N”(“2”指智能制造和数字产业,“N”指高端制造业)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全力推动智算中心投入使用,促进江西省北斗、通航数据中心良好运营,高标准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制定实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抢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赛道,力促商业航天产线、固态硬盘模组制造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落地,探索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打造南昌“城市客厅”
主持人:如今,红谷滩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请问将如何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涂晓晖:红谷滩区是省市两级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南昌都市圈引领区,是“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延伸打造赣江市民公园,形成28公里滨江生态走廊,成为省会南昌的“城市客厅”和“形象窗口”。
赣江水波浩渺,西岸的红谷滩区高楼林立,尽显现代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描绘出一幅城景融合的活力画卷。
下一步,我们将秉承精心、精细、精致城市管理理念,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滨江都市。一是让交通更畅。主动融入全市综合交通枢纽,全力保障G320新建工程、昌南大桥等重要枢纽工程建设,谋划推进三清山大道南延、赣江南大道南延等一批城市主干路网,全力打通一批事关群众出行的断头路,着力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大格局。二是让设施更全。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期,加大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深入推进“物管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三是让风光更美。依托滨江风光带,大力推进亲水乐园、游船码头建设,丰富滨江区域业态和运营,以“水生态”激活“水经济”。精心打造一批城市“打卡点”,加快建设马咀山湿地公园、鱼目山体育公园,全力打造红谷滩“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宜居的典范。四是让城市更火。策应办好烟花晚会、南昌国际龙舟赛、横渡赣江、健步行等重大商文旅体活动,主动对接承办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支持保利大剧院、红谷滩大剧场等推出优质演出,着力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唱响“鸿鹄28里”旅游品牌,聚力打造夜赣江“秋水长天”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网红”变“长红”。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主持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请问红谷滩区在筑牢民生之基、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有何务实之策和创新之举?
涂晓晖:近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业方面,高标准打造72个“5+2”就业之家,高密度举办“百场校招”、洪漂人才荟等专场招聘活动,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万人,吸引1.44万名大学生来区就业。教育方面,组建五大教育集团,打造集团化办学2.0版,建立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在红谷滩”品牌不断唱响。医疗方面,推动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开展“中医夜市”义诊活动,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家庭医生签约率不断攀升,“健康红谷滩”建设不断提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建成区综合康养中心,打造5个“一老一小幸福院”、7个社区幸福食堂、18个社区托育点,“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文体事业方面,完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开展“金花”户外运动节等群众赛事活动,带动健身人数超20万人次,10家孺子书房服务超33万人次,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运动炫酷南昌 万人骑游夜跑”活动中,市民从红谷滩出发,在复兴大桥畅快骑行。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加快实现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更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我们将持续完善丰富“5+2”就业之家服务内涵,常态化举办“百场校招”“洪漂人才荟”等招聘活动,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加大对重点群体和小微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持续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更实举措完善公共服务。教育方面,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南昌学校、行知学校、石钟山路学校顺利开学。医疗方面,全面推进“健康红谷滩”建设,配合支持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力促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深化紧密型医疗合作建设,推动三甲医院服务直达基层。文体事业方面,发挥孺子书房、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完善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坚持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更大力度促进社会和谐。严厉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统筹打击“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全力保障校园、医院安全和食品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推进农村、城市、“两企三新”、机关、学校、国企党建,做优做精网格治理和网格服务,用好“红谷连心会”等活动平台,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
用“五个紧盯”谋划2025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主持人: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红谷滩区是怎么谋划2025年工作的,重点是哪些方向?
VR科创城展示中心。
涂晓晖:红谷滩区将围绕“五个紧盯”重点抓好2025工作。一是紧盯扩大内需。全力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精心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加快推进“两重”“两新”落地见效,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大盘子”。全力办好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发挥“专业招商+全民招商”机制作用,全力引进一批造链延链补链项目落户。深入开展“项目大会战”,落实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年度计划投资超260亿元的320余个重大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实现工作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增”。二是紧盯产业升级。瞄准“7510”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深耕现代金融业、建筑业、商务商贸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展业、高端智能制造业、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七大链条,主攻智能装备、VR产业、产业基金、智能建造、高端商务五大集群,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未来产业抢先布局,着力构建具有红谷滩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紧盯改革创新。聚焦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区级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省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发挥科研平台带动作用,全力支持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江西求是高等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创新攻关。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留、用”链条,坚持好“区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加强政校地企合作共建。聚焦楼宇经济,加快健全楼宇服务机制,探索楼宇信息服务平台、楼宇经济服务中心,推动楼宇经济数字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聚焦国资国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促进区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不断提升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四是紧盯城乡发展。聚焦打造“省会城市形象窗口”目标,一手抓新城区开发建设,一手抓建成区管理更新,不断擦亮城市名片。同时,巩固“两整治一提升”成果,全力打造2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深入推进户厕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五是紧盯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完善“1+9+N”政务服务体系,探索更多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e见帮办”全覆盖,持续办好“吐槽大会”“政企银对接大会”“企业文化周”等服务企业活动,切实化解“融资、用人、就医、上学”等具体问题,用心用情当好“红小二”,打造“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