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1/23 09:02:58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访谈丨陈炜蓉:深化科技合作 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字体:

  今年江西省两会期间,江西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外国专家局局长陈炜蓉做客“新华全媒访谈”,就江西省科技厅深化科技合作与提升科技人才工作成效与网友进行分享交流。

  新华网:近年来,江西省科技厅在深化科技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请问2024年,江西省在深化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绩?

  陈炜蓉: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以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等央企科技交流合作,主动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G60科创走廊等。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江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取得新突破,省院共同启动实施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特色锂矿石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中国科学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C类先导专项。中国科学院及省内外24个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攻关,全链条解决我省重大科研和产业发展需求,助力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中国科学院由地方提出明确需求的C类先导专项。我们还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融合点”行动江西活动,这是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启动该系列活动后的第三场,有力推动中国科学院高质量科技成果与江西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

  江西省与中国工程院的合作不断深化,举办以科技支撑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为主题的“庐山对话”活动2期,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以及张伯礼、周守为等35位院士深入地市精准对接,为江西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与我省26家单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54项。

  我们全面加强与央企科技合作,省政府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江西农业装备研究院”落地运行,央地协同解决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难题;深入落实与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战略合作,推动其在新余实施的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项目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推动其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同申报的材料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

  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市科委共同确定赣沪科技合作任务清单,积极参加浦江论坛及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有关会议活动,组织开展上海高端人才进江西等活动。支持上饶、吉安等地在上海建设科创飞地,实现研发、孵化在外地,产出、转化在江西。

  新华网: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江西着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科技人才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请问取得了哪些惠及广大科技人才的成效呢?

  陈炜蓉:我们主要围绕育人才、建平台、促产业、优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坚持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着力引导培育集聚各类科技人才。持续优化“职业早期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梯次引育体系。2023年全省研发人员22.38万人,同比增长15.1%,是2013年的3.16倍,人才发展基础日益夯实。特别是在青年科技人才引育上,我们根据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启动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启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探索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直接”与“滚动”支持机制,加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增设省青年类科技奖,着力构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全周期支持体系,让他们在江西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2024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全球TOP200高校的45名博士毕业生,经评估直接给予青年项目支持,优选15名上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验收优秀的负责人,给予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接续支持,两项改革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青年科技人才牵头负责的比例,从2020年的52%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79%。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23项,占比20.7%,其中青年科技人才牵头负责的比例达44.6%。

  第二,坚持筑巢引凤,着力打造人才干事创业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2024年新增国家实验室网络成员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今年年初又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8家。同时,加快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在中部地区率先完成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省重点实验室数量从原有241家减少至172家,有效解决原有省重点实验室“小散弱”“多杂滥”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开展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改革,强化日常监管,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出台《关于促进江西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进一步迭代优化政策,从推进机制改革试点、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十七条措施,鼓励引导我省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聚焦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集聚产业人才的高端平台。

  第三,坚持“科研即产业”理念,着力推动“人才成长于产业一线”。会同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启动实施“科技副总”专项计划,指导各地做好需求征集、需求匹配、洽谈磋商、匹配论证等工作,支持引导省内规模以上企业面向省内外引聘181名科研人员担任“科技副总”,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在省级“科技副总”计划引领下,各地也普遍启动实施“科技副总”计划。如,萍乡市今年首批引聘48名“科技副总”,上饶市结合“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首批引聘浙江工业大学5名人才担任“科技副总”。同时,举办多场引才引智活动,推动近200名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赣对接洽谈。

  第四,坚持松绑放权,着力为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我们积极履行省委科技办工作职责,加快形成保障省委科技委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和强大合力,逐步形成全省科技创新“一盘棋”的格局。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类别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推进科技计划项目“1+N”管理制度建设,简化工作流程,加大松绑减负、放权赋能力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经费支配权,把科研人员从繁重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创新。同时,强化科技监督与科研诚信建设,建立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主体尽职免责机制,全面倡导“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产出真成果”的创新文化,有效建立“投入要问产出、花钱要问绩效”的工作导向,在全社会范围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五,坚持以“用”为导向,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1+M+N”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服务端为突破口,促进供需两端有效对接,充分发挥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数字化赋能”方式,加快建设“M”个设区市中心和“N”个高校院所中心。目前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南昌等5个地市分中心、南昌大学等12所省属高校院所转化中心已落地运行。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优化重大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工程化研究项目组织机制,推动科技成果“有组织的转化”,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让创新成果在江西加速走向应用场景。

  新华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江西省科技厅将采取哪些措施,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好人才支撑?

  陈炜蓉: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以省委提出的“到2035年,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基本建成”为目标,围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部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在做好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继续建强用好创新平台。我们将积极谋划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和网络成员,建好用好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其他领域省实验室筹建,加大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力度,进一步打造人才发展高质量载体。

  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按照省委人才办统筹部署,优化实施“赣鄱俊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俊才项目”,分设培养类、引进类项目,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成果转化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单设赛道,支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深入实施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进一步着眼“赶早一点、宽松一点、面宽一点、跟紧一点”,助力他们选准科研方向、明确科研目标,走好科研“第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副总”专项计划,进一步扩面增效,将引聘范围从省级以上开发区规上企业扩大到全省规上企业,加强与高校科技服务“进园入企”专项行动的协同联动,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M+N”服务体系的对接联动,把科技创新问题找对、把承担科研任务的团队找准,进一步提升“科技副总”工作实效。

  此外,我们还将做好科技金融文章,完善科技金融协同服务体系,省市联动组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科创子基金,推动省科创基金及天使、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吸引耐心资本携手企业投资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拓宽高层次人才智力变资本的渠道。

【纠错】 【责任编辑: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