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1/26 11:15:51
来源:新华财经

风声“辽”亮——看江西电建公司国能辽宁北票2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落地的背后

字体:

  “全员上下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夜以继日与暴风抢时间、与冰雪作斗争,圆满完成各项既定工期目标。”“期待与贵公司进一步合作。”……近日,江西电建公司承建的国能辽宁北票2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新建升压站倒送电一次成功,赢得业主肯定,“赞”意满满。

  该项目顺利落成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咱们进山去”

  国能辽宁北票2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位于4000余平方公里的山峦之中,风场南北长99.85公里,东西宽86.37公里,需在蜿蜒横布的沟壑间新建道路68公里,在山顶之后安装40台风机。

  如何打通这68公里的道路,让巨型机组、叶轮等顺利运上山头,这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一大难题。

  “拿起仪器,背上干粮,咱们进山去!”

  “探路者们”拿着图纸一进山就是一整天。他们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攀爬,来回布置标记,每天步行3万步,仅用两个月打通“堵点”,为项目后期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项目建设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2024年8月,一场30年一遇的洪水使得刚连通的运输道路严重损毁,项目大件运输成为关键一战。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项目经理黄坚迅速下达命令。各组成员快速行动,拓宽道路、拆除障碍、铺设碎石……5天后,道路恢复通行,为后续项目风机吊装和全容量并网提供保障。

  “项目建设再提速”

  “风机机舱重150吨,塔筒高120米,拼装起来后,叶轮直径可达191米。”近百米的高空要实现“庞然大物”的精准对接,不是容易事。

  受山区地形条件限制,风机点位大多分布于山峰、山脊位置,有的机位三面环山,风机安装平台场地狭小,吊装作业空间有限,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独创了叶轮整体抬升象腿工装法和斜插式单叶片吊装安装方法。”该项目总工刘振武介绍,这样既可以减少毁林面积,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吊装进度、降低吊装风险。同时,他们还推进风机道路、风机平台、风机基础、风机吊装同时施工作业,“项目建设再提速”。

  “叶片和轮毂吊装时的风速必须要小于10米每秒。”项目副经理兼安全主管罗有超介绍,风速是影响吊装的关键,而这片山脊在风季的最高风速可达38.8米每秒,这让风机安装挑战重重。

  面对不利条件,他们迅速调整工期策略,调配4台主力吊车,148名施工人员并肩作战,在大风休憩的窗口期“见缝插针”。

  “今天的风速仅有3米每秒,是我们安装叶片和轮毂的最好时机。”2024年7月1日,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项目经理黄坚一声令下,风机开始吊装。在地面指挥人员与吊机驾驶员的精准配合下,只见履带起重机吊臂提拉着叶片平稳升空,与机舱完美对接,首台风机顺利吊装完成。

  “伴着星辰而归”

  “大家要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去年十二月,北票寒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二十摄氏度,项目建设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对项目团队来说,又是一大考验。

  但项目建设的“热度”和“速度”并未消减。罗有超带领安全管理团队以动制“冻”,对高空作业严格把控,先后下发多条安全通知及注意事项,逐级逐人拴紧安全红线。全体人员积极应对进场道路困难、极端天气频发、风向风力变化大等多重挑战,全力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现场管理到位、质量监督到位“三到位”。

  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被窝时,一群“风雪夜归人”已向着风场进发。一身灰,两脚泥,“伴着星辰而归”。

  “经检查,驰越风电场35KV#2SVG运行正常,带电完成。”

  2024年12月27日,项目传来捷报,220千伏新建升压站倒送电一次成功,各项设备运行正常,设备状态良好。

  “项目新建35KV集电线路A线、D线、E线25台5500KVA预装式变电站全部送电冲击完成。”

  2024年12月30日,项目首批风机顺利并网发电。

  雪域群山上,银装素裹中,一列列整齐的脚印镶嵌在洁白的积雪中,一辆辆运输车在风雪中有序前行。

  “虽然离家两千余里,但看到项目即将全容量并网,并得到业主的肯定,特有成就感!”这是项目所有参建者的心声,他们正迎着风向前奔跑。(张吁 朱霏悦)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