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转型升级 促消费扩投资 深化改革开放
萍乡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5%、4.5%、5.0%、3.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4.3%……去年,萍乡市紧紧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强化“六个聚力”,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高水平保护,纵深推进赣西、长株潭城市群叠加链接区和湘赣边区域合作枢纽建设,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
加快产业转型步伐,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萍乡市大力实施市“10210”行动计划,强化“4+2”新动能培育,推动工业企业“四个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由规上企业向规下企业延伸,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四大新动能赛道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17.2%。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新增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6个,322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创新推出“萍数贷”金融服务试点,全省首笔全面确权数据资产融资落地安源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新增上“云”企业4110家。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居全省第二,湘赣边食品现代产业研究院实现实体运行,湘赣边新材料现代产业研究院建设有序推进,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萍乡分院获批2024年江西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全市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28名科技人才入选省“科技副总”,7个项目获批省级人才团队项目。
积极促消费扩投资,内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萍乡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十百千万”工程,全市39个省重点项目、147个省大中型项目均按序时进度完成全年投资计划。165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20.6亿元,沪昆高速(萍乡段)改扩建工程、绕城高速公路、市奥体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旭阳焦化、高强电力、甘源食品五期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抚瓷电气、光安科技、宏易电子、“莲小花”品牌运营一体化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萍乡主动适应招商新形势,大力实施链式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开展定增招商,举办萍乡市赣湘合作(长沙)“双招双引”推介会、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萍乡行”等招商活动24场次,引进项目201个。同时,通过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汽车家居消费品焕新消费季”“中国吃辣看江西,江西吃辣在萍乡”“2024网上年货节”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发展电商及会展经济等,激活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全市网络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9%。文旅消费持续升温,获评“中国生态美食地标辣文化之都”生态食材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武功山景区获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旅游名山,游客数、门索道票收入连续10年实现正增长。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动力加速释放。萍乡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实行登记注册直接核准制,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常态化0.5天办结;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落实,累计办结超11万件;通过“赣企通”平台累计兑现惠企政策资金4.41亿元,受益企业5254家;精准高效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1.8万余户次纳税人享受政策优惠达10亿元。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萍乡建工集团、市农发集团专业化整合,组建市文旅集团、市人才集团,国有经济布局持续优化;全市各开发区社会管理事务剥离完成率为100%,人事薪酬改革、“管委会+公司”改革全面推进;积极推进招投标领域评定分离,建立完善招投标、项目事后监管、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深化区域开放合作,与长株潭53个市县(区)实现民生服务“跨省通办”,“支持萍乡打造新材料及环保装备基地”等4个重大事项被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内容,新动能“四大赛道”出口态势良好,食品产业出口增长17.6倍,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出口分别增长240%、15.7%、89.5%。(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