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特别新颖,组织特别有序,表演特别暖心。”1月31日,余干县瑞洪镇前山村村民吴春秀谈起前不久举办的前山村首届“村晚”,赞不绝口。
前山村首届“村晚”能成功举办,离不开余干县瑞洪镇前山村文明实践员张晶晶的努力。她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发起的“创青春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上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了瑞洪镇前山、驾湖等村的18名大学生。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踊跃投身其中,担任节目导演,为“村晚”注入了新活力。
“我在‘村晚’当导演,最大的感悟就是,‘村晚’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乡村自信的生动表达。”在采访中,来自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张宇俊感慨地说。在张晶晶的指导下,他萌生了创作“十二生肖课本剧”的想法。他查阅大量资料,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剧本,从脚本构思、服装设计到肢体语言,都付出了诸多心血,让节目既充满童趣,又能让小朋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特色创意走秀》节目表演中,村民们的掌声最为热烈。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聂瑶瑶,凭借专业知识,依据孩子性格特点,打造出一支“特色创意走秀”队,为“村晚”增添了不少欢乐氛围。
来自江西科技学院2024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黄道涵,发挥熟悉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孩子们链接各类合唱资源,还指导如何运用发音技巧,组建16人的前山村小朋友合唱团。在“村晚”舞台上,孩子们带来了3分钟的《左手右手》大合唱。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张圣明,将传统的八段锦动作巧妙融入舞蹈,精心策划、组织了大学生合唱节目《恭喜发财》。从歌曲选择、和声编排到成员排练,他力求节目尽善尽美,以新颖的方式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场“村晚”,精彩之处不仅仅在节目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索。这群充满热情的大学生,用自己的创意和努力,让前山村的首届“村晚”独具特色,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展现了乡村的自信与活力,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记者 陈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