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走进大余县南安镇石桥下街社区的一条偏僻小巷,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开了近8年的爱心餐厅。餐厅面积不大,桌椅整洁,爱心墙上贴满了在餐厅吃饭的老人们其乐融融的生活照。“我年纪大了牙齿不好,这里米饭香甜柔软,饭菜清淡、少油少盐,我吃得很舒心!”正在用餐的80岁老人罗名兰笑容满面。
谈及创办爱心餐厅的初衷,石桥下街社区党支部原书记钟文清记忆犹新。2017年7月,钟文清入户走访时,发现76岁退休老教师杨六杰患有眼疾,双目几乎失明。儿子又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孤身一人在家,家中锅灶还是冷锅冷饭。有着27年社区基层工作经验的钟文清对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题深有体会。
在社区创办一家爱心餐厅,为附近困难老人免费提供午餐!那一年,刚退休赋闲下来的钟文清决定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钟文清向家人商量提出将家中一间出租房收回来开办餐厅,但遭到家人反对。在丈夫刘效华看来,家里原本就不宽裕,开办免费餐厅经济压力太大。
“如果没人照顾,这些居家老人的生活该咋办?我们也有老的一天。”钟文清苦口婆心。爱人渐渐理解并同意腾出自家出租房。听说餐厅要给社区的一些困难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母亲第一时间送来1万元,爱心人士捐资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还有人送来大米、食用油、蔬菜等,母亲、婆婆、妹妹成为餐厅第一批志愿者。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一开始,街坊邻居还半信半疑。随着就餐老人口口相传,来用餐的老人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一些爱心人士也开始关注到这家爱心餐厅,想办法帮助钟文清一起把这项公益事业坚持下去。
退休教师谭日芳是爱心餐厅的一名志愿者,她告诉记者:“我在爱心餐厅做义工,通过与老人们交谈,给予老人们关心关爱,也让我退休后感到快乐。”爱心餐厅志愿者退休教师谭日芳告诉记者,每到暑期,自己还带女儿来做义工。
“钟大姐,今天这么早就来买菜啦!昨天没卖完的菜,我都留着送给你。”爱心菜农徐红笑着向钟文清招手。
“谢谢!今天用餐人数比较多,我得早点买好菜做饭。”钟文清笑道。
爱心餐厅楼梯口仓储间内,堆满了大米、面粉以及花生油等物资。“都是爱心企业捐赠的,还有人送来自家种的蔬菜。”钟文清告诉记者,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就餐老人子女等主动捐款,一大批志愿者上门做义工,一些菜农按进价或免费提供时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餐厅每天基本可以维持正常运转。偶尔遇到资金有少量缺口,自己和家人会及时补贴。这些年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餐厅一路坚持了下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余,一家爱心餐厅温暖一座城的故事还在继续。(刘新权 记者 杨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