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风物长宜放眼量——萍乡市湘东区打造特色产业联盟探究
集体经济“腰杆”硬,乡村振兴底气足。
从活力迸发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到生机勃发的强村富民公司,再到意气风发的特色产业联盟,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不断开拓新思维、探索新路径,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伏笔,在乡村振兴中尽情挥毫泼墨,描绘出一幅业兴人欢的“百里山川图”。
破题——集体经济怎么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集体经济搞不好,农村肯定没有活力!”采访中,湘东区一些村干部坦言,过去有一些软弱涣散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多年难有明显改善。相反,一些强村、富村,村干部一呼百应,凝聚力和战斗力非同一般。
“我们从强弱对比中查找症结、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用以指导集体经济在发展上破题。”湘东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顺应时代之变,让集体经济摆脱外部“输血”依赖,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近年来,湘东区开展了多轮专题调研,摸清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逐村剖析了问题短板,围绕村级集体经济从“稳住”到“做强”转变,通过做实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盘活资产资源、规范土地流转、承接公益项目、强化产业带动、发展置业投资等模式,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综合实力。
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1.0版,农村专业合作社曾在湘东区各行政村遍地开花,但其短板十分明显,特别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参与市场行为受到诸多限制。基于此,该区指导各行政村摆脱路径依赖,探索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版,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单独组建强村富民公司。然而,在实践中,强村富民公司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不少强村富民公司基本靠政府“投喂”项目,且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地域固化明显、职能部门缺位等情形。为寻求破解之道,该区跳出“就村抓村”的窠臼,先行先试推出特色产业联盟,旨在打破产业、区域、行政壁垒,着力为乡村振兴蹚新路。
这意味着,湘东区壮大集体经济3.0版上线。
定调——产业联盟怎么建
作为一种全新尝试,湘东区的特色产业联盟,是当下“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党建赋能产业联盟模式,一头连着组织,一头连着产业,是党建工作促进村级良性发展的具体体现,对推动区域多类主体抱团发展、发挥聚合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湘东区委书记何超评价说。他认为,特色产业联盟,瞄准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竞争同质化、项目盲目化、品牌低端化等实际问题,通过靶向施治,实现了要素整合、混合经营、全链生产,推动党建工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基于区情考量,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业一联盟”产业布局总方向,湘东区组建了文旅、“湘东做东”IP品牌、种业产业三大产业联盟,采取“大联小、强联弱、政联企、近联远”等合作方式,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将党委建在联盟上,是湘东区打造产业联盟的关键一招。该区分别设立产业联盟联合党委,由分管的县级领导担任联合党委第一书记,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联合党委书记,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同志任委员,并同步建立产业联盟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重大事项,解决产业发展实际困难,一体推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工作一体化运行。
产业联盟,如何做到联得了、联得好?湘东区一方面持续整合各类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推动硬件设施、数据资源、市场信息等要素集约、资源共享。该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协同推进、合力发展”的标准,充分整合组织、农业、林业等部门项目资金,优先向联盟产业倾斜,形成资金洼地效应。该区还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和处理机制,协调产业联盟解决资金紧缺、技术薄弱、销路不畅等问题,建立常态化调度督办机制,推动区域规划同步制定、项目同步实施、问题同步解决。
日前,记者走进“湘东做东”产业联盟旗舰店,只见600平方米的展厅里,150余种农副特产摆放齐整,显得十分气派。“湘东做东”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分管负责人周方舟介绍,该区已将全区各乡镇纳入“湘东做东”IP品牌产业联盟,并依托旗舰店统一售卖各地主打农副产品。“这些产品都来自湘东,集中了全区特产精华,自开业以来营业额超过了300万元。”他自豪地说。
开局——运行效果怎么样
随着三大特色产业联盟的落地,湘东区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全力构建覆盖区、乡(镇)、村、组、企业等主体的利益共同体,让资源在联盟中聚合,让优势在联盟中释放,焕发农村集体经济新活力。
“我们依托多元化的产业联盟,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叠加释放强村、富民、惠企综合效应,加速从‘共有’向‘共富’的实质性转化。”湘东区领导话语铿锵。
近日,走进湘东区村播孵化基地的直播电商运营中心,只见热闹的直播间内,主播正对着镜头介绍产品,一旁的工作人员则根据订单忙着打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湘东做东”IP品牌产业联盟旗下的重要电商基地,这里汇聚了该区主要的农副产品,并通过直播平台走进千家万户。临近春节,湘东区有关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湘东做东 村播年货节”,届时将在这个电商基地启动相关活动。
“湘东做东”IP品牌产业联盟的活力迸发,让人惊喜,做到了产业底数更清晰、产业结构更科学、产业发展更通畅,有效补齐、补强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强村富民公司的短板,形成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的全产业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横岗村食品厂“田哥说”土特产自去年背靠“湘东做东”IP品牌产业联盟后,经过统一包装,年销售额达600余万元,同比增长59%,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
种业,是湘东区的金字招牌。今年以来,湘东区适时成立种业产业联盟,遵循品种共享、渠道共建、资源共用原则,出台了一揽子全面支持种业健康发展的良策良法,让全区种业步入新境界。
萍乡市沣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湘东区的种业大户,其流转的4300亩农田涉及麻山镇、腊市镇4个行政村。加入种业联盟前,该公司在续签流转合同时,两名村民借故想涨租金,而恰恰这两名村民的农田处于插花地带,一旦拒签将影响机械化作业。公司总经理骆辉与村委会负责人三番五次上门,一连三四个月下来都没有做通工作。但随着种业联盟的成立,作为联合党委的成员单位,湘东区农业农村局了解情况后立即委派工作人员出面协调,两天时间就把该公司眼里的“麻烦事”解决了。“加入产业联盟,有政府职能部门为我们撑腰,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迎刃而解!”骆辉感慨道。
深冬时节,行走湘东,水稻已然颗粒归仓,脐橙灿然挂满枝头,丰收景象仍然历历在目。抬望四野,到处可见活跃跃的创造,恰如产业联盟的稳步推进,正为一方水土注入澎湃的发展动能。(记者 刘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