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2/10 09:02:06
来源:南昌日报

子夜护卫杭昌高铁的“调弦师”

字体:

  杭昌高铁是我国首条全线采用“参数统一、结构简化、零件集成”的简统化接触网技术的高速铁路,是连接江西与长三角的重要通道。今年春运期间,杭昌高铁每日开行147对列车,一趟趟列车飞驰而过,满载旅客奔走四方。

  “线路上风很大,穿上它能保暖挡风遮雨。” 许军边说边递给记者一件雨衣。晚上10时,国铁南昌局鹰潭供电段景德镇杭昌供电工区工长许军和工友们乘轨道车驶入杭昌高铁景德镇至乐平区段折返线特大桥,准备作业。

  接触网是高铁列车电力的来源。杭昌高铁搭载的简统化接触网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技术,在提升设备质量的同时,对检修作业要求也更为严格。每到子夜,许军和工友们就要上线为接触网“探伤治病”,接触网线平行成列,如同一根根琴弦,同事们都戏称他们是“调弦师”。

  杭昌高铁景德镇至乐平区段有一个“叠罗汉”奇观:杭昌折返线、杭昌上行线、衢九和皖赣线路垂直成列,折返线特大桥位于其中的最顶端。桥身高出地面50余米,杆塔自身长7.5米,许军等人需要在近60米高的塔尖上,完成对桥上避雷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检修。

  “再往左边一点,再向前,对对。”次日0时15分,作业从挂地线开始。不同于7.5米高的标准接触网支柱,他们的作业地点位于接触网电缆的转角处,支柱高达11米。职工王龙龙攀至4米高的支柱横担,配合着工友的指挥,将长达8米的接地杆挂上接触网母排。

  “以往我们需要探身出去,伸直手臂将接地杆绕过支柱外侧,再往回勾住接触网母排,通常需要半个小时左右。”一刻钟的时间,王龙龙便挂好了地线。“现在我们更新了技巧,把接地杆从隔离开关肩架内侧缝隙中穿过,再朝母排方向旋转90度就可完成作业,提升了作业效率。”

  长达1米、重达60斤的绝缘子位于接触网支柱顶端。职工孙国宇攀上斜腕臂,双手扶好蜈蚣梯,工友樊泽皇登梯作业。寒风让樊泽皇的手有些僵硬,吹得蜈蚣梯来回摆动。孙国宇加大了扶梯的力度,樊泽皇则努力站稳身体,踩着“高跷”将旧绝缘子拆下、更换。

  “不要懈怠,设备安全无小事。”工长许军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接触网作业需要一一检查支柱设备,发现问题后再逐一维修。一趟作业下来,他们需爬上支柱100多次,到作业后半场时已筋疲力尽。为确保作业质量,许军“当选”了队伍的闹钟,约隔半小时就提醒众人集中精力。

  次日凌晨4时,作业结束,大家返回轨道车,等待临线天窗结束。该区段作业所使用的是DPT多平台轨道车,更适配此区域作业需求,缺点是车内座位有限,12名工人中有一半人需要轮流站立。王龙龙干脆躺在接地线上,自称是“小龙女睡绳子”。众人都被逗乐了,劳累的身躯得到舒缓。

  这一晚,许军和工友们于次日6时20分才回到工区。天边泛起微光,一列高铁驶过,许军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看着高铁在自己维护过的线路上安全飞驰,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许军说, “走,去老王家吃粉!”伴着他熟悉的吆喝声,大家的身影渐渐隐没在晨曦中。(姜靓 记者 张瑞哲)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