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元宵佳节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氛围,花灯绚烂,人们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之中。然而,在地铁2号线那深邃的隧道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热闹与团圆,默默坚守岗位,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地铁的安全运行,他们就是地铁“探伤员”,轨道的忠诚“守夜人”。
2月12日19时,夜幕笼罩,城市灯火辉煌,正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地铁“探伤员”郭毅却迎来了他的“白班”。
“我们是‘昼伏夜出’的‘独行者’。”郭毅谈及自己的工作,话语中带着几分对这份特殊职业的调侃与理解。他和同事们每日的工作,便是对地铁轨道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检测,钢轨探伤、焊缝探伤、道岔检查等工作,一项都不能落下。“整个2号线单线长达31.5公里,每个月我们都要徒步巡检一遍。而且通常是在大家下班后,我们才开始工作,一直要忙到凌晨3点。”郭毅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工作日常,言语间满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回忆起第一次踏入轨道时的情景,郭毅仍历历在目:“当时,隧道灯光亮起,那种感觉就像置身时空隧道,内心满是激动与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境悄然改变:“刚接触这个工作时心很‘宽’,现在却愈发小心谨慎。”这份小心,是他在长期工作中对责任的深刻认知,更是对安全的高度敬畏。
地铁探伤工作犹如在刀尖上行走,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郭毅和同事们借助专业设备对轨道进行严密检测,一旦发现可疑之处,便会拿起锤子等简单工具,凭借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人工确认。
记者了解到,春运期间,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探伤员”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攀升。不过,在他们看来,工作节奏并未因此改变。“我们一般都是在地铁停运之后才开始探伤作业,所以客流量的变化对我们的工作影响不大。”郭毅解释道。“在元宵节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坚守岗位,我和班组的同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一年的收获与感悟。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和同事们在一起,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郭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近年来,地铁探伤技术日新月异。2020年,南昌地铁正式引入双轨超声探伤仪,这一先进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我们算是比较早使用这种设备的,能为工作带来便利,提升安全保障,我感到很自豪。”郭毅如是说。除了技术进步,团队的成长也让他倍感欣慰。班组里的同事大多是90后,起初大家对这份特殊的工作作息不太适应,但在工作的磨砺下,逐渐爱上了这份守护城市交通的事业。“大家都在工作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郭毅感慨道。
展望新的一年,郭毅的愿望朴实而坚定:“站好每一分钟岗,全力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维护好设备。”作为班组负责人,他不仅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还时刻关心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
就是这样,地铁“探伤员”们用默默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城市的轨道交通,保障着每一位乘客的出行安全。(曲倩影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