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2/18 09:05:37
来源:江西日报

火龙灯有了新传人

字体:

  双手并持长约75厘米的木制手把,跟随鼓点律动上下翻腾火龙头,脚下八字顺风步和圆场碎步交替变换……11岁的邓俊荣动作流畅、礼仪到位,活灵活现地舞动着龙头。

  近日,在宜丰县潭山镇找桥村火龙灯活动现场,队伍中间一支三节小龙格外引人注目。这支“三节龙”由邓俊荣等三名平均年龄不到11岁的少年手持,只见他们神采奕奕、干练有劲,舞动龙灯为乡亲们祈福。

  火龙灯是找桥村传承1000多年的新春民俗活动,是宜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找桥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都要舞耍火龙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弘扬和传承,找桥村每年都开展火龙灯技艺教学,培养传承人。”当地舞龙协会会长赵珊麟说。他告诉记者,邓俊荣去年正式开始学习舞小龙。在找桥村,像邓俊荣这样的少年,都爱到村里的火龙灯传习所,学习用竹篾、彩纸制作火龙、花灯。

  在练习室,孩子们练习舞、随、穿、蹦、滚等舞龙技法,以及常情、急板、龙灯调等锣鼓打法。“练习舞龙动作、学习制作龙灯,我们准备了近一年时间。”邓俊荣对当天的精彩表现很满意。赵珊麟告诉记者,这次元宵节活动共有34名青少年参与舞龙。

  为了延续本土文化,找桥村村民每年自愿捐资,舞者义务演出。在找桥火龙灯的队伍里,总能看到几代人一起舞龙的情景。火龙灯虽流传久远,却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制作流程、鼓点律动、舞耍规矩,这与锲而不舍的代代传承密不可分。

  伴着冲天而起的烟火、庄重威武的锣鼓,找桥村火龙灯穿梭于家家户户。夜色灯影中,邓俊荣和他的小伙伴们手持龙灯木棒,舞起灵动的“三节龙”,就像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漆 瑶 记者 邹海斌)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