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时至今日,香港80%的淡水资源都来自东江。今年3月1日刚好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东江源头县——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委书记杨有谷做客新华全媒访谈,聊一聊东江源的故事。
《我是东江一滴水》在香港首播
主持人:杨书记,您好!安远三百山是香港人民饮用水东江的源头。听说,安远还专门为此做了一个名叫《我是东江一滴水》的公益短视频,还是您写的剧本。能否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呢?
杨有谷:虽然说安远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但可能很多香港朋友并不知道这一点。中国文化讲究“饮水思源”,安远作为东江源头县,不仅有责任世世代代把东江源、东江水保护好,同时也应该让香港同胞知道自己每天喝的水是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正是基于这么一个原因,在东江水供港60周年之际,我们拍了这么一个3分钟的视频,名字叫《我是东江一滴水》。这个公益短视频的脚本是我自己撰写的。故事的主角是东江水王子“安东”,用了拟人化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江西赣州安远三百山上的一滴水,也就是东江水王子“安东”是如何离开家乡、经历长途跋涉流到了香港,到了香港以后受到了哪些欢迎,又如何思念家乡,“安东”的家人为保护东江源、东江水作了哪些贡献和牺牲。这次我到香港来,就是要向香港同胞首播这个视频,希望能够让香港的朋友尤其青少年喜欢,今天我也带来了这个视频。
同心谱写赣港两地护源佳话
主持人:听了您的讲述,我想大家也是非常期待能马上看到这么有意义的动漫。那接下来,能否请您具体和我们讲一讲内地安远与香港到底是如何因水结缘而血脉相连的?其中,又有哪些有力见证?
杨有谷:安远之所以能够和香港因水结缘而血脉相连,这背后有着一段让人十分感动的历史。很多人可能知道,香港人民本来是不喝东江水的。但在六十多年前的1963年,香港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水荒),每4天才供一次水。这件事情惊动了中央,周恩来总理紧急召开会议,中央拨专款3800万元,组织人员义务投工投劳,花了11个月的时间,抢修了东深供水工程。本来东江水是流到广州,经狮子洋出海的。但是,通过修建东深供水工程,不仅让东江改了道,还让石马河逆了流。就是在广东东莞石马河这个地方,通过泵站提级,抬高几十米的水位,“让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流到了深圳罗湖区的深圳水库,再通过输水管道将东江水送到香港。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自此东江水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香港,彻底解决了困扰香港同胞百余年的缺水难题,也把香港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和祖国母亲联系在一起。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不忘护源人”。近一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社团、香港同胞在了解到东江源头是安远三百山,在听说了安远人民爱源护源的故事以后,纷纷前来安远东江源头三百山寻根探源,并开展一系列援助活动。由港深社团出资建造的思源亭、由赣粤港三地共同出资铸就的思源宝鼎、由香港同胞援建的一座座学校、在安远落户的一家家港资企业,等等,都见证了香港同胞和安远人民一衣带水、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2019年12月24日,基于安远三百山与香港的特殊关联,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江西省委统战部联合在三百山设立“饮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展了安远与香港沟通交流的平台。5年来,基地吸引7万余香港同胞尤其青少年开展“饮水思源”研学或旅游。许多香港青少年来到三百山,听了源头故事,都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就唱响了《我的中国心》《我和我的祖国》。有的香港学生说,到了三百山,每喝一口源头水,都感觉到祖国的味道真甜。我听说现在还有几百万香港同胞没来过内地。所以,我认为,有三百山这么一个地方,能让香港同胞愿意来,来了以后能真切感受到香港与内地切割不开的血肉联系、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这真的很有意义。
近年来,因为同饮一江水,安远人民与香港同胞彼此“双向奔赴”,同心谱写赣港两地思源爱源护源的佳话。比如,获评“中国好人”称号的三百山护林员龚隆寿,守护东江源头45年,护林巡山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走坏了150多双解放鞋。他经常说,“只要我身体还好,就会继续带领年轻的护林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这片山林管护好,让东江源头的山更青、水更绿”。又如,香港同胞都很熟悉的霍启刚先生在三百山考察期间说过,“东江源是我们香港市民饮用水的发源地,东江源头人为保护这一江清水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我会倡议组织更多的香港年轻人到三百山开展饮水思源主题活动,让更多香港年轻人认识和了解东江源头三百山。”
东江源头水60年始终清澈干净
主持人: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当前东江源的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并和大家聊一聊60年来,安远人民在保护东江源生态和水质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做了哪些努力?
杨有谷:作为粤港人民饮用水东江的源头,安远三百山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9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可达每立方厘米10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养生福地,是全国首批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示范基地,是江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也是江西离大湾区最近的山岳型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是因为得益于东江源区优越的生态环境,东江源头水质一直保持国家Ⅰ类标准,出境断面Ⅱ类以上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6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为了让香港人民的生命之水始终清澈干净,安远人民始终牢记“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的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自觉扛起保护源头生态的重大政治责任,在东江源区域持续实施“三禁、三停、三转”生态保护制度(即禁伐、禁渔、禁采;停批污染项目、关停污染企业、叫停污染行为;低产林转产、资源消耗型企业转型、粗放式生产方式转变),形象一点说就是不挖矿、不砍树、不抓鱼、不养猪、不上污染项目,先后关闭企业160多家,拒绝投资项目340余个,为此每年损失上百亿的GDP。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前后投入资金13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我们积极争取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共5.7亿元,全部用于源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还推动成立东江源三百山生态保护基金会,动员社会各界捐款700多万元。我们建立健全覆盖全县东江流域的“河长制”“林长制”体系和创新探索“河湖长(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并组建600多人的专职护林员队伍,对源区山林进行常态化巡护,常年守护着三百山的一草一木。这些,都是我们保护好东江源的坚实保障,也是安远人民为此作出的贡献和牺牲。虽然过程很艰辛,但当听到香港同胞喝了东江水后说“祖国的味道真甜”,我们觉得安远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加快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主持人:未来,安远将如何应对水资源需求增长这一新挑战,如何平衡供水保障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持续为粤港地区人民保供一泓清水?
杨有谷:未来,香港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肯定是不断增长的,这势必对东江源生态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同时,即便是要保护好东江源,安远也不能只有牺牲,安远也是要不断发展的。那么,如何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持续为粤港地区人民保供一泓清水?这的确是安远绕不开的挑战。但请广大香港同胞放心,安远人民已经找到正确路径,那就是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在保护好东江源的同时,努力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一方面,在保护东江源生态环境这个问题上,作为粤港同胞的“水缸子”,我们的生态保护措施只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越来越严,我们的生态保护投入只会越来越大,我们的生态保护触角只会越来越长、越来越深。对于这一点,安远人民信念始终如一、行动始终坚决,东江源头三百山也一定青山永在、碧水长流。
另一方面,在发展县域经济这个问题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生态是最大的优势,安远将坚持“融入湾区发展,精雕东江翡翠”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比如,结合县情优势重点发展饮用水、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以三百山5A级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努力让安远成为湾区的“后花园”“水缸子”“果园子”“菜篮子”“米袋子”,让湾区人民共享东江源的美好生态产品。您看,这就是我们“东江源”品牌的饮用水,而且是专门为东江水供港60周年开发的特别款。相信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安远一定能够加快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也希望得到香港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希望广大香港同胞能多到安远投资兴业、观光旅游、购买生态农特产品和优质工业品,让为保护东江源头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安远人也像香港同胞一样过上富裕幸福生活,让安远人民在保护东江源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有力。
举办东江水供港60周年系列活动
主持人:在东江向香港供水60周年的特别日子里,安远将会通过哪些活动让公众了解东江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杨有谷:今年3月1日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日。这一天,我们将在东江源头三百山举办“同饮东江水·共护东江源”东江源头公益行活动。内容包括栽护源林、取源头水、看思源馆、正式发布《我是东江一滴水》公益视频,举办第二届东江源同源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另外,整个3月份,都是我们的“同源月”,我们的三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向全体香港同胞免费开放,也欢迎我们香港的朋友到安远来。整个2025年,围绕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主题,还有一系列活动,也都欢迎大家参加。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各自的水务部门也是围绕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主题,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我也希望这些活动当中有我们源头地区,有我们江西、我们赣州、我们安远的身影。已经过了60年,东江水还是一样甜,再来一个60年,我相信我们的东江水还是一样甜,也还需要一样甜,当然,这需要我们整个东江流域一起来行动,一起来努力,相信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一定能够进一步增强整个东江流域,特别是香港同胞对东江源的了解,进一步增进内地与香港人民爱源护源共识。(袁思东 李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