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绵绵细雨浸润了鄱阳湖湿地。在永修县吴城候鸟小镇狮子山观鸟点,湖水退去后的滩涂成为一片富饶的觅食地,留下密密麻麻的鸟类足迹。一群群白鹤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其间还能看到东方白鹳、灰雁等珍稀鸟类的身影。
“再过不久,这些鸟就要集结北归了。”这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城保护管理站巡护员王小龙守护候鸟的第39个春天。一如既往,他期待着“老朋友们”一年一度的旅程。“刚到站里工作时,湖区白鹤数量仅有1800多只,现在可以监测到5000多只,这是我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成果。”
在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每年有60多万只候鸟前来栖息越冬,种群数量达391种。作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吴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景地联动管理,在落实严格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探索以“候鸟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优先
“你看这‘孩子’,今天在杨柳津河活动呢!”王小龙打开手机上的卫星定位系统,指着屏幕上一个闪动的红点,仔细确认红点的位置和轨迹,确保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王小龙口中的“孩子”,是一只名为“逐浪”的白鹤。2024年5月9日,吴城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大汊湖东洲头发现一只受伤的幼鹤,便将它带回候鸟救护中心救治,并取名“逐浪”。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逐浪”逐渐恢复健康,7个月后重返自然。
为了监测“逐浪”的适应情况,王小龙为它佩戴了一个轻巧的卫星追踪器,每天查看“逐浪”的实时动态。“只要它能在集结北归前找到‘组织’,融入鸟群,我的心就能踏实一半。”王小龙说,通过卫星追踪器,不仅能够实时了解候鸟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路径,也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随着“封洲禁牧”“禁捕退捕”等政策的有效实施,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周边地区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日益加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大幅提升。“近十年,这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人为伤害候鸟的事件。现在,一旦发现受伤或落单的鸟类,居民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王小龙望着湖滩上自由觅食的鸟儿,深感欣慰。
为确保受伤的候鸟得到更及时和专业的救治,吴城保护管理站与永修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吴城镇中心卫生院制定三方联勤机制,通过跨部门合作提升救助效率。2024年,救护中心成功救护野生动物24只。
智慧守护
“大湖池3208只、沙湖1482只……”在吴城保护管理站的智慧管控室内,智慧管理平台实时展示着生态监测数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及巡护次数等信息。
2023年12月,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智慧管理平台,众多布设在湖区各水域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全天候运行,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并记录候鸟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密度等关键信息。这些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如同无数双“智慧之眼”,不仅大幅提升了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减少了人工巡查的工作量。
保护区还引入无人机巡检,操作人员只需预先设定飞行路线,即可远程操控无人机,对整个保护区进行高效、全面监测。人巡与技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鄱阳湖区生态系统和生物活动的精准监测,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现在,即便是最偏远的湿地或草洲也能轻松覆盖。”吴城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张佳慧说,智慧管理平台集成了环境模拟和预测功能,可根据气象数据、水域面积变化、候鸟数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水生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越冬候鸟的食物供应情况。基于分析结果,保护区能精准部署工作,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此外,一旦发现非法捕猎或环境污染等异常情况,无人机可以进行高空喊话,对危害候鸟和破坏湿地资源行为进行警告。“我们也能及时将信息同步报送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危害事件发生。”
旅游兴镇
“春赏花,夏看水,秋玩沙,冬观鸟。在吴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体验,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提起近几年吴城的文旅产业发展,云鹤鸿大酒店业主洪丹丹笑得合不拢嘴。
2016年,洪丹丹和丈夫返回家乡吴城镇,将自家老屋翻新,打造成特色餐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地道美食。2019年,他们趁热打铁,扩建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便捷的位置和实惠的价格,让民宿和餐馆生意红火,去年营业额达到100万元。“丈夫掌勺,婶婶帮忙配菜,我负责前台接待,一家人都吃上了旅游饭。”
在云鹤鸿大酒店的醒目位置,张贴了一张“吴城一桌菜”品鉴套餐的海报,包括鳜鱼煮粉、藜蒿炒腊肉、吴城水饺等当地美食,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优质放心的旅游体验,2024年,吴城镇成立餐饮协会,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卫生规范,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协会已有成员40多家,覆盖当地主要餐饮企业。
吴城将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文旅项目,提升服务品质,办好节庆活动,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2024年,吴城接待游客117.8万人次。
吴城精心设计观鸟路线,打造了常湖池、大湖池、狮子山、朱市湖4个观鸟点。观鸟平台的设计采用仿生学原理,造型仿造鸟巢、鸟蛋、梧桐树等,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候鸟,还能通过电子屏了解鸟类习性,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同时,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通过承办鄱阳湖国际观鸟季等活动拉动人气,吸引更多游客,做优做强“候鸟经济”,擦亮“中国候鸟小镇”名片,带动餐馆、民宿、农家乐等富民经济产业,走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记者 周亚婧 唐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