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2/25 16:58:51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关注基层干部“自我加压”新现象

字体:

  半月谈评论员 胡锦武 刘佳敏

  近年来,中央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项减负措施落地生效、变化明显,广大干部得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然而,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和干部出现“自我加压”新现象,亟须引起重视。

  据了解,一些地方为减轻基层负担,要求下属单位只需报送简要的电子材料,但有的基层单位仍会按“往常惯例”报送详细材料以示“重视”;有的地方在向上级部门申请建立“工作台账准入清单”时,主动要求增加涉及如“自建房安全隐患”或其他“重要事务”等额外工作台账;有的基层单位为防范日后的突击检查,对一些非必要工作也会手抄记录,为工作“留痕”……一边是上级部门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和举措,另一边却是基层单位在工作要求范围外的“自我加压”,使得本该为基层减负的工作被打回了“原形”,再次成了基层负担。

  基层为何要“自我加压”?看似难以理解的现象背后,一个重要因素是基层干部对该地该部门能否长期坚决执行上级减负要求仍心存疑虑。无论是基层主动多建台账,还是增加工作“留痕”,目的都是“备一手”,倘若日后的督察检查、考核问责有了新的要求和规定,仍然有说得清的余地和证明。

  基层干部的担忧是有来由的。当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不断推进,但文件会议超发超开、“白头”文件规避监管等基层形式主义隐身变异仍不断出现,基层负担“穿马甲”“翻烧饼”等问题仍时有披露。另一方面,基层事务繁多,不同上级部门的要求不一,基层干部时常遭遇“钟摆效应”困扰,即使是同一上级部门,检查考核的要求也时常变动,甚至个别领导“朝令夕改”,让基层干部难以适应。这些尚未整改彻底的现象都让基层只得被迫“自我加压”。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进一步加大形式主义整治力度,让基层减负生效又生“根”,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安全感才会更强,“自我加压”的困境才能彻底消除。

  在为基层减负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中,老问题和新情况难免交织出现,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基层减负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构建更加科学、高效、规范的减负长效机制,给基层干部吃下“定心丸”,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谋实事、求实效。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