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江西出台30条措施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近日,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执行水平,我省发布《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公用经费、项目预算等方面推出30条措施,以点带面加强财政科学管理。
《若干措施》促进“事”与“钱”统筹,明确将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无效部门预算项目,从编制2025年预算起,对到期的阶段性项目、与基本支出高度重叠的日常运转类项目、经常性项目中夹带的一次性支出事项,原则上全面清理退出;对绩效目标不明、使用效果不佳的项目坚决退出。明确全面清理政务数字化项目,开展“一部门一系统”成效评估,对使用率低、重复性建设、存在安全隐患的系统,以及未实际运行的“僵尸”系统等,制定分类处置措施;健全项目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省直部门申报经费预算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单个项目,应有党中央、国务院或省委、省政府明确文件依据,完善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结果、预算执行、监督检查、过紧日子评估情况挂钩机制。
在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四个严审严控”:严审严控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开支相对偏松的领域,实施会议数量和经费总额“双控”;严审严控“三公”等其他一般性支出,改进因公出国(境)费管理模式;严审严控政府采购,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批量集中采购、框架协议采购、联合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优质优价”;严审严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以资产存量控制资产增量,优先采用部门内部调剂或“公物仓”调剂方式配置新增资产。
零基预算坚持“先谋事,再排钱”“先评估,后花钱”,所有的预算支出“从零开始”,逐项审核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通过此次改革,构建有保有压、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实现有限公共资源与政策目标有效匹配,增强重大战略财力保障,从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据了解,我省零基预算改革起步较早,2019年在省级开展试点,目前已基本覆盖所有行政、参公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各地各部门零基理念基本树立。目前,《若干措施》中具备实施条件的一些措施已经运用到2025年省级预算编制中。今年,省级部门预算审减一般性支出26亿元,共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无效部门预算项目142个,腾出7.3亿元统筹用于重点急需领域;省级部门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等费用预算较上年压减5.1亿元;省级部门大型修缮支出预算较上年下降45.7%。(记者殷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