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跟一个戴着AI眼镜的人去竞争的时候,是一个跨物种的竞争,一个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的能力的竞争,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4月2日,在2025中国AI眼镜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江西余江眼镜推介会上,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Rokid乐奇)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在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下,AI+AR如何重塑眼镜产业格局和发展方向”的主旨发言中,如是说。
这位从“眼镜之乡”鹰潭余江区走出的AR领域领军者,以充满激情的发言揭示了智能眼镜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并呼吁家乡抓住技术浪潮,共同迈向全球产业高地。
AI+AR重塑眼镜产业格局
祝铭明在演讲的开篇直言:“AI眼镜将引发一场‘跨物种竞争’。”他指出,传统眼镜聚焦于视光功能,但智能眼镜的核心在于“智力增强”,“一旦戴上智能眼镜,全世界的知识基本上就在你的头上。”
此次演讲中,祝铭明依旧未携带纸质讲稿,全程佩戴公司新一代智能眼镜。“这副眼镜仅重49克”,他解释道,许多人误以为成像显示在镜片上,实则大约在眼前三到五米的位置,通过“虚拟图像距离(Virtual Image Distance)”技术投射至视网膜,“这个图像是大脑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眼睛真的看到这个东西”。

祝铭明还提到,智能眼镜的普及将推动眼镜行业从传统的视光时代进入空间计算时代。这一转变不仅依赖于半导体和微显示技术的进步,更需要AI技术的深度赋能,“眼镜的显示器,只有一颗绿豆大,采用光刻机雕刻的纳米结构”。
他进一步预测,随着空间计算时代的到来,AI眼镜将成为继PC、手机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数据显示,中国高中生近视率超过80%,庞大的视光人群为智能眼镜提供了天然的适配市场,“预计中国AI视光市场将占全球70%”。
Rokid眼镜:产品创新与市场爆发
怎样的AI/AR智能眼镜才能称得上优秀?祝铭明用“产品四大核心标准”给出了答案。
他指出,Rokid眼镜在设计上遵循“好眼镜的四个优先级”:一副好眼镜、一副好耳机、一副好相机和一个好助手。
“首先,它必须是一副好眼镜,轻便舒适,可以轻松配镜;其次,它需要具备高质量的音频体验;第三,它应该具备强大的拍摄功能;最后,它需要成为一个智能助手,帮助用户完成导航、翻译等任务。”祝铭明说。
“这款眼镜已改变我的手机使用习惯。”祝铭明举例,查看时间只需轻触镜框或轻推鼻托,时间就会显示;微信或钉钉消息,也可直接投射于眼前;实时翻译、信息检索等功能,显著提升日常效率。

市场反馈印证了产品潜力:Rokid订单量在过去两个月达到“行业过去6年总和”,“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能不能交付得了这么多”。祝铭明说,首批用户预计6月收货。订货在过去两个月已超20万台,以单价约3000元计算,总销售额突破6亿元。他预计明年单款销量将突破百万台,“意味着这一个品类将会带来30个亿的销售额”。
余江眼镜: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突围
作为余江人,祝铭明对家乡的眼镜产业充满信心。余江眼镜产业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完善的产业链条,是中国眼镜行业的重要基地。他在发言中呼吁家乡抓住智能眼镜风口,利用余江6万从业者网络,“如果每家店年卖100台AI/AR智能眼镜,总量即达600万台,就可创造千亿产值”。“未来的5年,是鹰潭眼镜、余江眼镜走到全球影响力的最好机会。” 祝铭明说。
值得关注的是,Rokid与余江区已达成战略合作。对于祝铭明而言,这不仅是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更是一次战略布局——通过与余江区的深度合作,推动AR智能眼镜与传统眼镜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余江眼镜产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共同拓展全球眼镜市场。
演讲尾声,祝铭明动情说道:“如果我现在能够有一个超能力的话,我愿意换一件事情,就是让大家忘掉我这个大胡子,忘掉我的名字,换成余江眼镜,这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他恳请媒体淡化个人光环,“希望不要讲我的名字,而多谈余江和眼镜。”
在智能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余江眼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祝铭明的愿景,既为传统产业注入革新基因,也为余江眼镜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赵瑞明 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