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赋能全民健身 引领健康新风尚
南昌高新气膜体育中心投运打造“15分钟运动生活圈”
不用一砖一瓦,无梁无柱却稳固安全,全年恒温恒湿、空气清新……4月1日,南昌高新区首座气膜体育馆——高新气膜体育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清明假期,这座气膜体育馆迎来首个客流高峰。
形似“小巨蛋”的高新气膜体育中心凭借绿色建造技术、复合空间运营和智慧管理模式,为全民健身注入了全新活力,也为城市存量空间更新提供了创新样板,试运营期间场馆累计接待超5000人次。
清明节假期,记者走进高新气膜体育中心,只见蓝白配色的穹顶在灯光映衬下显得通透开阔。馆内无梁无柱的设计让空间利用率提升50%,羽毛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区域划分清晰,市民挥汗如雨的身影随处可见。“这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打球特别舒服!”正在打羽毛球的市民王女士对场馆环境赞不绝口。
与传统体育馆不同,这座气膜建筑采用“气承式”膜结构,依靠内外气压差支撑起超百米无柱穹顶。高性能复合膜材搭配新风净化系统,可实时过滤PM2.5及花粉污染物;内部4片标准篮球场、1片网球场、12片羽毛球场地也可充分满足不同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两道隔离门的设计进一步隔绝外部污染,确保运动环境安全。”南昌高新区文旅公司副总经理胡志波介绍,场馆建设周期仅数月,成本较传统体育馆降低30%,模块化设计还可灵活拆装,适应未来城市更新需求。
场馆顶部的复合保护膜与新风系统协同工作,保证全年恒温恒湿。家住鱼尾洲公园附近的居民陈先生感叹:“以前冬天打球冻手,夏天闷热,现在一年四季都能畅快运动!”场馆内部7000平方米的运动空间可同时开展羽毛球、篮球、网球等多项运动,临时隔断设计可快速切换为其他活动场地。
高新气膜体育中心的投运,成为周边社区全民健身的核心枢纽。数据显示,场馆试运营期间,周边餐饮、零售门店客流量环比增长40%,周末高峰期部分商铺营业额翻倍。
场馆的智慧管理系统进一步降低了市民参与门槛。市民李女士通过“南昌高新气膜体育中心-至简天成”微信公众号实时查看场地余量,在线预约后扫码入场:“带孩子打乒乓球,提前在线预约,方便又高效!”动态定价机制根据客流峰谷调整费用,既保障惠民属性,又提升运营效率。
场馆积极探索“体育+”跨界融合。未来,通过可移动隔断设计,场馆可快速切换为演艺舞台、可举办中小型演唱会及文化展览。“我们不仅要满足运动需求,还要成为连接生态、商业与人文的枢纽。”胡志波说。
作为南昌“15分钟运动生活圈”的关键节点,高新气膜体育中心西接艾溪湖生态绿肺,东联鱼尾洲湿地公园,南邻艾溪嘻街商业综合体,形成“生态+运动+商业”协同发展格局。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张先生表示:“午休时来打场球,既能锻炼又能社交,这种生活方式很符合现代都市节奏。”
场馆的绿色建筑理念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胡志波算了一笔账:“气膜馆造价仅为传统体育馆的三分之一,能耗低至十分之一,且寿命可达30年。”南昌高新区文旅公司与多个商业机构合作,探索气膜技术在更多场景的应用,例如社区健身中心、可移动式文化场馆等,未来计划在全区推广类似项目,进一步织密全民健身网络。
“这座场馆不仅是运动场所,更是南昌‘体育+商业’创新样本的实践。”胡志波表示,通过“体育+”模式,南昌高新区正以创新技术重塑市民健康生活,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持久动能。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这座“会呼吸的体育馆”将持续释放活力,书写城市健康新篇章。(高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