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4/15 09:10:45
来源:江西日报

窑火传承处 安全有新招

字体:

  3月30日,在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上空,一架无人机悬停,热成像镜头扫描着砖木结构的温度变化。不远处,“妈妈防火团”消防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正手持铜锣提醒着往来游客:“景区内严禁烟火,请勿吸烟。”

  “滴滴……”随着智能监控平台发出预警,正在巡查的景德镇市珠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胡巧生迅速锁定一处温度异常点位。不到3分钟,手持灭火器的微型消防站队员和陶阳里商户已在现场形成处置闭环。

  如今,“科技尖兵+传统哨兵”融合监管模式,已成为景德镇守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建筑群的常态化机制。

  在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覆盖的智能报警设备构成24小时监测网络。红外探测设备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加持下,能精准识别温度异常、火光动态等多种火灾风险,并与智能用电管理监测系统融合,如遇电线短路、电路跳闸等突发情况,会第一时间将火灾安全隐患信息同步联动到4处微型消防站和7处智慧消防控制室,助力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无人机10分钟就能完成全域扫描。”防火监督员程卓锐轻点平板电脑,陶阳里、陶溪川等各大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布局图和消防改造进度一目了然。自2019年该市智慧消防系统运行以来,成功预警处置初期险情、排查安全隐患75次,历史城区连续6年保持“零火灾”纪录。

  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消防工作效率成倍提升,但“传统哨兵”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74年历史的“妈妈防火团”职责与时俱进,由原来的里弄防火防盗转变成文明旅游、禁烟劝导,志愿者每天都会接力敲打铜锣,在景区开展禁烟劝导、隐患巡检志愿服务。这支万人志愿服务队多年来已排查消除火灾隐患41万多处,扑灭初起火情1200多起,织就了最接地气的安全防线。

  据悉,景德镇消防救援支队借助智能防控体系和“传统哨兵”防线升级,构建了该市24万平方米古建筑群立体防护体系,实现千年历史街区的“预防—监测—处置”全链条守护。

  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徐家窑,每个月都会举行复烧活动,这对消防安全保障是个很大的考验。景德镇市陶阳里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消防工作负责人万瑞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市消防救援支队派出专项小组量身设计改造方案,在既保留“窑炉群”历史风貌的同时,安装隐蔽式喷淋系统和防火陶土隔墙,并在复烧时设置消防执勤点,以生产性方式有效保护传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夜晚,行走在陶溪川、御窑景巷、昌南里等特色景区,会发现悬挂式灭火球与集市里的星空灯、红灯笼巧妙融合。这种灭火球可以感知周围的高温环境,利用超细干粉进行隔绝空气灭火,为繁华夜色添加了一份消防保障。

  “我们把街区分成了建国瓷厂、御窑厂和博物馆3个区域,安装了500多个监控设备。”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消防工作负责人朱梦华介绍。在文旅、住建等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下,景德镇市消防救援支队建立“点对点”隐患动态清零台账,助力陶阳里、陶溪川等重点项目完成了5套智慧消防系统改造,安装智慧烟感、温感、光感探测器、摄像头、喷淋等各类报警、灭火装置5000余个,实现24小时重点部位火警监测和3分钟火灾响应。(付睿)

 

【纠错】 【责任编辑:王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