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4/21 16:51:02
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AI哨兵护赣鄱 江西打造生态环境预警监测智慧标杆

字体:

  4月17日,乐安河畔的无人水站以每秒3000次速度扫描水质,DeepSeek大模型在南昌云端提前72小时锁定臭氧峰值——江西正以硬核科技重构生态保护逻辑。随着数智化转型试点项目签订合作协议,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迎来“数字哨兵”时代。

  水质监测:从人工采样到智能感知

  在长江生态保护核心区乐安河,洲上村智慧水站成为技术集成标杆。该站运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水质监测从“人工采样”到“智能感知”的跨越。搭载的多参数传感器,可实时追踪pH值、溶解氧、氨氮等多项指标,数据上传延迟缩短至0.1秒,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400%。一旦水质数据出现异常波动,系统立即启动预警机制,相关信息迅速反馈至管理部门,将污染拦截效率提升至分钟级,为及时处置水污染事件提供有力支持。

  大气治理:环境大模型激活预警“超能力”

  3月底,DeepSeek环境大模型的落地,标志着江西空气质量预警迈入“数字先知”阶段。该模型融合多元数据,从“实时感知”到“精准决策”,初步实现智能问数的场景应用。通过可交互的大气环境大模型技术,实现空气质量AQI、六项污染物预测和气象要素预测信息交互问答,智能辅助污染扩散推演、应急管理决策和环境预警,为全省大气联防提供关键技术锚点。此外,在全省首个智慧空气站,江西引入基于光散射法的新一代颗粒物高精度监测设备,实现颗粒物监测无人化值守和巡检,尝试通过基于力反馈机器人的自动操作,实现空气颗粒物采样切割头全过程自动无人更换,为大气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力量。

  鄱阳湖防线:数字孪生构建生态盾牌

  围绕“长江之肾”鄱阳湖,近日,江西与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生态监测数智化试点建设。在该流域的博阳河,将大力推进数智化监测应用,智能采样站与黑灯实验室联动,实现污染物高效精准的监测分析。即将上线的水质预警平台,整合水文、气象等多源数据,融合多种预测模型,构建集“河流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模拟与预警”“水环境容量评价”“污染溯源”等应用为一体的水环境质量预测预警体系,实现污染事件“模拟-预警-处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科技向新:AI技术重构治理范式

  “从传感器捕捉微观污染到AI大模型预见生态风险,科技正在重新定义‘美丽江西’的建设路径,智能化的生态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将为生态环境保护装上智慧大脑。”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邹寒山表示。下一步,江西将持续推进科技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用智能终端实时编织生态保护网,借助AI技术在数字空间推演绿水青山演进轨迹,加快建设现代化智慧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坚实支撑。(贾娟娟)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