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江西 > 正文
2025 04/24 17:17:16
来源: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学校长论坛

字体:

  

  4月18日,南昌大学第二届中学校长论坛暨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教育研讨会在前湖校区举行。来自省内外90余所知名中学、十余所兄弟高校代表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路径与机制展开深入研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刘彪文、副校长陈始发出席论坛并致辞。

  刘彪文对出席论坛的专家老师们表示欢迎与感谢。他指出,江西正从教育大省迈向教育强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重要系统工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人才贯通培养。

  陈始发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南昌大学“三化、三制、三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参会各方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本次论坛以“大中衔接协同育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态”为主题,旨在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探索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新模式。论坛由南昌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承办,南昌大学附属学校及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协办。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褚宏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等专家应邀作主旨演讲。

  翟博以《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和路径策略》为题,提出加强一体化培养、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素养、推进跨学科培养等系列路径对策,期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褚宏启围绕《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报告,阐述了创新能力为什么重要、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怎样针对特殊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特别强调培养特殊类学生创新能力要从学生创新性思维、创新型人格和改善教育评价管理着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英才教育。

  

  张志勇在《大中小学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义、机制与路径》中系统阐述协同育人科学逻辑,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走出“集中圈养”误区,转向“生态化普育”,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同时通过分享国内外典型案例,强调协同培养需做到“三个贯通”,即开发跨学段衔接课程实现课程贯通,共享实验室等资源达成资源贯通,建立全过程成长档案实施评价贯通,动态跟踪学生发展。

  南昌大学际銮书院党委副书记戴昌明围绕《南昌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报告》主题进行分享,他介绍书院“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个性发展、协同育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实践和成效。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徐惠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校本实践》中分享了该校通过构建“大中小”贯通式教育生态,推行运动一体化培养,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经验和感悟。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刘经贵分享了学校创新“五段贯通、四维教学、三环选培”体系,培养“做有责任的中国人”的拔尖人才培养探索和成果。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主持圆桌会议,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李红艳、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鼎成,宜春中学党委书记何锋,上饶中学校长张禹芳等嘉宾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大中衔接”展开探讨。会议聚焦三大核心议题:在人才特质上,强调跨学科整合、创新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心理素质;培养路径方面,大学通过实验班和校企合作,高中以分层教学和五育融合挖掘潜能;面对衔接挑战,政策与资源阻碍显著,需大学中学双向互动,推进学制与招生改革。

  会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南昌大学校史馆、兰花展及智能车竞赛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切感受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研创新实力,进一步强化了“大中衔接协同育人”的实践共识。

  本届论坛以多元视角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通过学术探讨与经验共享,为构建贯通式育人生态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解决方案。还同步开展了南昌大学招生政策分享以及附属学校研修活动。

【纠错】 【责任编辑:谭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