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江西省鹰潭市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努力让群众“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得病”。
补齐医疗能力短板 打造高水平临床专科集群
结合全市疾病谱、外转病种以及医院现有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编制《鹰潭市重点临床专科规划(2023-2028)》,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1+5+45”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此外,大力引进上海长海、肺科等大型三甲医院名医团队来鹰指导援建,鹰潭市人民医院先后加入上海长海医院心脏中心、胸外科、肾脏病科等5个专科联盟,推动服务能力提升,全市三级公立医院CMI值由0.93提升至1.02,异地就医转院转诊人次数同比下降13.8%。
全域推进医共体建设 增强新质诊疗服务供给能力
市、县两级龙头医院先后与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一附、二附医院、省中医院组建医联体,推动学科共建、人才共培。期间,引进新技术新项目87项。内建医共体,组建鹰潭市中心城区总医院、贵溪市总医院、余江区总医院,实行人、财、物“七统一”管理,建立分级诊疗目录,梳理262类疾病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明确上下转诊指征,形成医共体间有序转诊,2024年,市域内上转患者较上一年增长38.35%,下转患者较上一年增长47.2%。建立心电、影像、病理、检验、会诊等五大远程中心,实现区域内640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创新首席专家派驻帮扶机制,规定每年主治及以上医生不少于30人,每人坐诊时长不少于60天。
夯实基层服务网底 群众看病就医更有保障
围绕让基层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了病,少生病。鹰潭市政府投入近8000万元,建设319个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并实行村医“乡聘村用”机制,通过岗位招聘、订单培养,先后聘用568名村医上岗服务,此外,完善基层医防融合机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慢病管理中心,组建572个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团队,制定了“五级医师抓公卫”管理标准和慢病管理流程,加快建设“二高四病”慢性病管理中心和区域慢病防控管理信息平台。(张德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