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服装学院“红商先锋”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抚州市资溪县开展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是团队第三年深入资溪县,成员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非遗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青年学子专业特长,创新运用“AI+”手段提升服务质效,用心传递关怀和温暖,将专业智慧化作星火,让创新思维燃成火炬,在赣鄱大地奏响了一曲激昂的青春之歌。
实践团一行在红七军团指挥部旧址前,凝视着三维路径图,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墙体岁月的红色符号,烙印在年轻的心灵深处,将“担当”二字刻入血脉。从革命遗址出发,实践队队员的足迹延伸至新月畲族村,凤凰装的彩线牵引着对民族服饰千年源流的执着探寻,作为服装类院校,实践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其在时尚单品中的应用可能。竹科技博物馆内的纤细竹条,是古老技艺与创新思维的激烈碰撞,高阜镇田埂间的扎根乡土,是“调研求真知,实干纾民困”的青春力量。为资溪县高阜镇全镇干部职工包括各民族青年群众进行了“青年夜校课堂”,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采用“公益赋能+实践浸润”的模式,借鉴青年夜校“知识精讲+场景实操”的授课方式,借助“夜校热”的契机,打造以思想动态、热点话题、兴趣趋向为前提的条件,运用AI+模式将“线上+线下”“课堂+场景”引入夜校。泸溪河畔,成员们认真巡查水域,以科技为武器,为生命安全筑起坚固的防线。白茶的香气里、面包坊的炉火前,专注的神情下,工匠精神的薪火正悄然传递、生生不息。
田野间的反诈知识宣讲,青春在资溪的山水之间留下深刻注解:以专业为犁铧,深耕时代的沃土;以创新为星火,点燃发展的希望;以文化为血脉,滋养民族的灵魂;以担当为脊梁,扛起时代的重任。成员们将红色基因巧妙织入时代的经纬之中,在传承的深厚土壤上精心耕耘创新田地,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的征程,用热血与汗水在红土地上书写出壮丽的青春史诗。
在资溪的山水画卷里,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责任的厚度,以专业反哺乡土的发展,促使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在碰撞中相互滋养、共同成长。他们一次次俯身大地,既承接历史烽火的厚重,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每一次俯首,都是扎根乡土的坚定。每一次仰望,都是心怀担当的执着。青春的力量,就在这传承与创新的浪潮中澎湃奔涌,于红土地上谱写出不负山河、不负韶华的壮美诗行。(王幸俊、黄蔚、吴智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