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香樟流萤支教队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童心港湾”乡村教育基地,开展为期7天的乡村振兴——仙源专项活动。今年是香樟流萤支教队奔赴祖国各地的第十九年——十九年来,他们始终坚持用爱心播种希望,用知识照亮童心,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谱写属于青年的奋斗篇章。
AI科技赋能,激发课堂活力
“通过老师说的AI,我居然看到了我参军后的样子,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想要成为一名军人的决心。”童心港湾的学生刘卓凡抢着向大家分享上完“AI梦想家”课程后的感想。在童心港湾,支教队队员为当地学生设计多门特色课程,坚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
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辅以AI诠释。支教队队员们通过“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思政专题课,激发学生爱国之情;通过“剪窗花,迎新年”非遗主题课程,带领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通过“魔法光影,VR漫游”科技主题课,引领学生遨游VR场景的海洋,体验智能科技。支教队队员杨玲莉说:“我们要把智能科技用好,不仅要让我们的课堂有广度、有深度,更要从我们支教老师出发,帮助孩子们勇敢实践,感受课堂的温度,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五育活动增效 筑基素质教育
五育并举,以人为本。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支教队组织一系列活动。在“诚信伴我行”德育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诚为本、信为先”的美德;在“欢乐音符”艺术课堂中,支教队队员让艺术走进乡村,引导孩子们用音乐和手工感受艺术,表达内心所想;而“‘双碳’伴我行”生态课堂中,队员们力求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种子。
支教队尤为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他们通过“情绪晴雨表”感知情绪活动、“情绪小主人”情景剧等形式,让孩子们正确感知情绪、表达情绪,从而做情绪的主人。支教队长何雨强说:“我们希望通过各种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智慧、有担当、有梦想的少年。”
红色足迹踏访 寻根革命老区
在开展支教的同时,支教队队员们还带领当地孩子们踏访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旗》报刊旧址等革命旧址。“这些弹孔都是1934年红军突围时留下的,现在成了我们发展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退伍老兵宋爷爷站在旧址前,感慨地抚摸着斑驳的墙垣。
仙源乡作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今,这里的20多处革命旧址、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仍激励着当地和前来瞻仰的一代代人。“原来彭德怀爷爷也来过我们仙源,还在这里指导过战争!我们仙源真是一个伟大的地方!”童心港湾学生朱佳瑶参观旧址后说道。不仅如此,仙源乡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个革命老区正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振兴密码,焕发出蓬勃生机。
自2006年成立以来,香樟流萤支教队已经走过19年的时光,先后组织近20支队伍、400余名志愿者前往甘肃、云南、贵州等5省14市开展支教调研活动,累计支教超400余天,受教留守儿童达700余人次。此次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支教队的一次全新实践,更是一次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深度探索。(曾子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