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5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跌至10.13米(85国家高程,下同;吴淞高程为11.99米,12米为枯水位)。伴随着持续高温,鄱阳湖正式进入枯水期。
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统计,今年以来,鄱阳湖水位始终大幅低于常年同期,星子站水位平均偏低2.65米,最大偏低5.28米(8月8日),直至5月下旬,水位涨至枯水位以上,7月2日出现年最高水位14.59米(吴淞高程为16.45米),列195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年最高水位第四低位(2023年13.33米;吴淞高程为15.19米),鄱阳湖湖相(14米以上;吴淞高程为16米以上)仅持续10天。
持续高温下,鄱阳湖“缩水”严重。7月中旬以来,星子站水位快速下降,8月8日退至10.14米以下(吴淞高程为12米),较常年平均(11月2日)提前87天,为有纪录以来第三早(2023年7月20日、2022年8月6日)。8日8时,星子站水位10.11米(吴淞高程11.97米),偏低5.28米,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容积分别缩小至年最高水位时的1/2、1/4。
多年来,受江湖关系变化影响,鄱阳湖枯水期大幅提前、枯水历时明显延长、枯水位持续降低以及9-11月退水速率加快。今年,鄱阳湖水位持续处于低位。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持续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和会商研判,全力做好防旱抗旱和枯水应对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余磊 李若彤)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