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上饶,北新路桥集团梨东改扩建B1标项目部的建设者们,正挥洒汗水筑造通途。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筑路人,最渴望的不仅是工程的推进,更是在异乡找到一份归属与温暖。自成立伊始,该公司工会就将“幸福项目部”建设作为核心目标,从细微处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让“天南海北”的职工真切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挑”动味蕾舌尖上的“故乡慰藉”
技术员小朱,一位来自陕西的小伙子,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刚出锅的馍。正忙着端出热气腾腾大盘的藤师傅,脸上笑开了花:“今天新上的特色——咱地道的陕西肉夹馍!快,趁热尝尝,看这味儿正不正宗?”
为了把“众口难调”变成“众口称赞”,项目部食堂下了真功夫。厨师们不再是关起门来做饭,而是主动与来自天南地北的职工们唠家常、问喜好。“小颜是重庆人,念叨着家乡的麻辣小面;小徐是江西老表,总说想念炒粉的锅气……”食堂管理员如数家珍。
这份踏实的背后,是食堂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铁律。在操作间醒目位置,整齐摆放着专用的食品留样柜,工作人员每日三餐前,都会严格按照规范,将当餐所有主副食品取样、密封、贴上清晰标签(包含日期、餐次、品名、留样人等信息),并在专用冷藏柜中保存48小时以上。“留样不是走形式,是实打实的安全线,”该公司工会委员、项目党支部书记王讲正介绍道,“万一有什么情况,能第一时间溯源排查,保障大家健康。让职工吃得香,更要吃得安全,这是‘幸福食堂’的底线。”这些精心烹制的“家乡味”和严谨的安全保障,不仅仅满足了味蕾,更像是一剂温暖的慰藉与安心的承诺,熨帖着离乡背井的思愁与对健康的关切,实实在在提升了职工们“舌尖上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健康呵护活力满满“精气神”
轰鸣的工地旁,项目部的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却是另一番活力景象。为确保每一位职工都能以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建设,这里配备了多功能健身器、动感单车、跑步机、杠铃哑铃等专业器材,还有台球桌、乒乓球台、篮球场及羽毛球场,满足各种锻炼需求“在工地干一天活,晚上来这儿活动活动筋骨,出出汗,跟同事们打打球,啥累都忘了,浑身舒坦!”小程擦着汗,笑容满面地说。
更让职工们安心的是那座“健康小屋”。项目工会小组与横峰县人民医院携手,每月安排一天,专业医护人员带着设备走进项目部,提供健康咨询、基础检查和科普讲座。第一次看到医生带着仪器出现在工地时,来自甘肃的施工员小罗又惊又喜:“没想到在项目上,医生能上门来,问得可仔细了,心里踏实多了!”这份贴身的健康守护,有效提升了卫生保障水平,真正为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
“连心桥”架起心声有处“安放”
如何精准捕捉每一位职工的所思所盼?项目工会小组巧妙搭建起一座“关爱连心桥”——在职工宿舍增设了保护隐私的隔帘,并在驻地、综合场站等醒目位置设置了“意见建议箱”。不仅积极宣导意见箱的意义,更鼓励大家敞开心扉,围绕工作学习中的难题、生活中的不便,甚至是想家的情绪,畅所欲言。
“没想到提了句室友手机晚上有点亮,想加个帘子睡得好点,没过两天就给安上。”年轻技术员小刘指着崭新的隔帘,语气里满是感动。另一位职工在意见箱里提到食堂早餐希望能增加些面点花样,很快,热腾腾的包子、花卷就出现在了餐台上。
“看着自己随口一提的小事被这么重视,感觉真不一样,这里有人把你的话放在心上。”来自云南的小杨感慨道。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尊重与关怀。意见箱不仅收集了建议,更汇聚了人心,进一步发扬了项目民主,凝聚起全体职工的智慧与力量,为项目高品质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反向奔赴”解乡愁工地绽放团圆花
如果说关怀是细水长流,那么“反向探亲”活动,则是在攻坚关键期,对职工心头最柔软牵挂的一次精准抚慰。
面对暑期项目大干与职工难返乡的突出矛盾,公司工会创新思路,策划了“反向奔赴 爱的团聚”主题活动,将职工家属“请进来”,精心打造“安全有保障、温馨有质感、成长有意义”的探亲套餐。
这场“反向奔赴”,纾解了刻骨乡愁,让职工更安心专注地投入生产。家属的亲身体验,让企业的关怀可感可触,极大地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家人的理解与认同,转化为攻坚克难最坚实的“新动能”。
从沪昆B1标项目食堂飘出的“家乡味”与严谨的食安保障,到暑期响起的孩童欢笑与亲子互动;从日常的健康呵护、心声倾听,到特殊时刻的“反向”团圆……项目工会小组用实际行动证明:建设者的幸福感,就是工程高品质推进的源动力。
一碗面,一场球,一次探亲,一句被倾听的心声——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传递着企业对职工最深切的尊重与关怀。它们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温暖有力的江河,不仅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工人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归属,更将这份温暖转化为坚守岗位、精益求精的澎湃激情。(卢仕磊、翟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