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炽热的夏天到灿烂的金秋,纯粹草根的赣超火爆出圈。这场贯穿110天、涵盖66场赛事的全民盛会,从首轮场均13392人的上座率超越中甲联赛,1/4决赛南昌队VS赣州队创下50168人单场观赛纪录,到决赛前已有超115万人次到场观赛,不断刷新的数据彰显出赣鄱大地蓬勃涌动的活力。
10月19日,2025年赣超将迎来开赛100天的日子。百天耕耘间,赣超不仅点燃了足球热情,更在经济、社会、观念层面结出累累硕果。
最直观的收获,是文体旅融合催生的经济新动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赣超正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
赣州赛区借赛事发放300万元消费券,51家A级景区凭票免门票,创造经济效益约2.3亿元;新余3场比赛带动消费超5500万元,吉安主场让泰和乌鸡单日销售额突破300万元。从“球迷专列”串联起的跨城观赛潮,到“白天游山水,夜晚吼赛场”的消费场景,一张球票成为激活全域消费的金钥匙,印证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深刻逻辑。赛事举办至今,赣超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的播放量突破3亿次,成为带动江西文旅发展的新名片。
更珍贵的收获,是全民参与凝聚的社会向心力。赣超是全民责任与热爱的集结,首轮超2亿人次线上参与、1亿人次观看直播,赛场内外不分年龄、职业的呐喊,让足球从竞技项目变为城市共鸣。
“为城而战”不仅是赣超的口号,更是点燃江西各地市民地域认同感的核心火种。当各地球迷为自己城市的球队摇旗呐喊,当萍乡与赣州通过“深情款款”的赛后互致书信追溯千年文脉联系,足球已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强化地域认同的情感纽带。豫章书院与赣南围屋,景德镇瓷器与萍乡烟花,这些散落的文化符号通过足球被重新串联,让传统印象中的江西展现出消费升级与城市转型的澎湃动能。
这种凝聚力更滋养着未来。共青城市足球训练营报名量同比增长20%至30%,青少年以本土球员为榜样追逐梦想,文化归属感正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最深刻的收获,是观念突破蹚出的发展新路径。在国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赛事”的号召下,江西没有坐等机遇,而是用顶层设计将“金角银边”的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当数万观众同唱《十送红军》,当龙虎山景区因球迷而焕发新活力,我们看到:不是只有职业联赛能点燃热情,不是只有传统模式能发展体育。这种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的智慧,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百天赣超,是赛事的里程碑,更是发展的新起点。它所收获的不仅是票房与数据,更是政策落地的实践经验、全民同心的精神财富、敢闯敢试的思想启迪。正如足球滚动不止,这份收获必将在江西发展的赛道上,踢出更强劲的未来。(记者 吴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