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10月26日电(吴亚芬)“期待各位专家成为江西创新发展的‘同行者’,开放合作的‘推动者’。”10月23日,外国专家江西行暨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江西分会场开幕式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副省长夏文勇对来赣交流对接的外国专家发出诚挚邀请。

加快江西高质量发展,根本在创新,关键靠人才,尤其需要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智力支撑。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我国面向国际科技创新和国际人才资源交流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人才与智力展洽活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相关领域高层次外国专家与国内用人单位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史麦男介绍,此次江西分会场活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夫・辛克纳吉等来自39个国家的120余名外国专家来赣对接交流,专业领域涵盖航空、材料、信息、医学、资源等。

“这次活动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我们可以和中国的同行见面,交流一些新见解 。” 路易斯・帕特里夏・艾华德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师,也是此行的外国专家之一。在赣期间,她将深入江西高校,和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江西作为中国的内陆省份,正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努力探索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表示,此次活动聚焦江西重点学科和重点产业创新需求,以“精准对接、务求实效”为原则,通过小规模、专业化、精准化的对接,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更好服务江西现代化建设。

活动期间,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作为高校代表进行了宣介。南昌航空大学校长卢超介绍,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南昌航空大学目前已经与全球30多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我注意到,今天在座多位专家的研究领域,如能源、动力、材料等,与我校的学科建设需求高度契合。希望能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化与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在航空、材料、电子等领域共建实验室,开展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卢超表示,南昌航空大学已经邀请部分外国专家与学校的学科负责人进行深入洽谈,有望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谋求合作,共同为江西航空产业乃至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活动由江西省科技厅(外国专家局)牵头,会同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共同主办。开幕式结束后,各位外国专家还会走进江西相关高校和企业,开展学术交流、对接洽谈、实地考察与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亲身感受江西的创新活力与文化魅力,通过这些深度互动架起更多友谊与合作的桥梁。



